第7頁(第1/3 頁)
[ 註:見第3章 ]
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之初,中國開始把注意力轉向英國人和俄國人都在覬覦的南部邊疆。一八九o年,榮赫鵬(younghband)上尉(十四年之後,他帶兵遠徵拉薩)被派遣到帕米爾地區,目的是查明中國的領土主張的理論上的界限,並鼓勵中國人把勢力擴充套件到那裡去。中國人告訴榮赫鵬說,中國的邊界是沿著喀喇崑崙山脈以及印度河與塔里木(tari)盆地之間的分水嶺。一八九二年,中國人為了具體表明其領土主張,在喀喇崑崙山口樹立了一個界石,界石上的銘文宣告中國領土自此開始。英國人對這個行動是歡迎的,&ldo;他們表示贊成中國把喀喇崑崙山後面的無人地區佔領起來&rdo;。
[
註:不過,他們指出既然並沒有聯合進行標界工作,中國的界石從國際法說來不能被認為是有任何價值的,並且指出,邊界協議需要有兩方面參加才能達成。
]
喀喇崑崙山口於是成為中印邊界上確定了的、雙方都接受的一個點,但是在該山口的兩邊邊界線的走向仍然是不明確的。(關於往西自該山口至阿富汗的那一段,本書除簡單敘述一九六三年的中巴協議
[ 註:見第2章注 ]
時曾提到外,沒有涉及。)中國為了進一步表明邊界是沿著喀喇崑崙山的,在一八九一、一八九二年間,派出一位名叫李源鈵的官員踏堪整個南部邊疆地帶。他溯喀拉喀什河(karakash
river)而上,到達哈吉欄幹(haji langar) [
註:這是wh詹森去阿克賽欽途中建造的一個石頭房子,由他用當時和田的統治者哈吉&iddot;哈比布拉&iddot;汗(haji habibullah
khan)的名字命名。中國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修建的公路經過這裡。 ] ,接著向南,越過阿克賽欽,經過似乎是林濟塘窪地(lgzi
tang),到達羌臣摩河。李源鈵是一位吃苦耐勞、意志堅強的旅行家。但他不是一個勘察家。他所寫的關於這次旅行的記載,是模模糊糊的。然而當時擔任英國駐喀什噶爾的代表、英國人馬繼業(e
acartney)對李源鈵的旅行曾有所聞,也不懷疑他的報告的真實性。
到了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中國當局對自喀喇崑崙山口至羌臣摩河的那段邊界已經有某些瞭解。他們主張阿克賽欽是他們的領土。他們在一八九六年向馬繼業表達了這種主張。馬繼業給在喀什噶爾的中國長官送了一本地圖,地圖上標著的邊界和詹森所畫的一樣把阿克賽欽劃入英國領土。中國人反對這種邊界畫法(看來,當時中國人曾經把新的地圖拿給俄國駐喀什噶爾的官員看,後者指出了英國這種畫法對中國不利),中國告訴馬繼業說,阿克賽欽是屬於中國的。馬繼業向他的駐印度的上級報告這件事時,曾表示這樣的意見:&ldo;大概[阿克賽欽]一部分是在中國境內,一部分是在英國境內。&rdo;同年,英國的情報部門所提出的一份報告中,提到了馬繼業的看法,並表示贊同。
然而,與此同時,前進派的一位有影響的戰略家在倫敦極力主張:為了防止俄國向印度推進,英國不僅應當把整個阿克賽欽包括在英國邊界以內,而且應當把根據詹森在一八六五年所畫的邊界走向劃歸克什米爾的絕大部分的領土,也劃入英國邊界以內。他是印度問題的老手陸軍少將約翰&iddot;阿爾達(john
ardagh)爵士,當時擔任英國參謀總部的軍事情報處處長。他於一八九七年一月一日,向外交部和印度事務部呈交一個檔案,提出了這個建議,闡述了前進派的見解和他們所擔心的問題。他的建議雖然當時未被採納,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