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琅琊諸葛氏(第1/2 頁)
“奉燕王御令,太子平即將與大周姬狐公主完婚,特請大將軍及心腹將領回京赴宴。”
兩名錦衣侍衛,一字一句的將詔書唸完,隨後一把遞給樂毅,樂毅心中思緒萬千,明明已經攻破臨淄,滅齊指日可待,即墨不過孤城一座,他南郡王孫臏縱是有通天本領也是無濟於事,至於農家一群烏合之眾,根本不足掛齒。
孫臏的逆襲要是巧合,那麼為何此時此刻傳來詔書?難不成是有奸人從中作梗?太子平不是無故失蹤了嗎?燕王不是要立太子丹為儲君嗎?這一切的一切來的太突然,讓人無法預料。
“末將領命,感謝大王抬愛!”
樂毅跪拜在地,欣然接受詔書,眼睜睜的看著齊國人馬遠去,也許這就是宿命,這也只能是最好的選擇,六國合縱攻秦,齊國暗中滅宋,引來滅國之禍,若是趁勢滅齊,那麼下一個合縱目標非燕國莫屬了。
一國滅,他國危,燕國本來就是苦寒之地,此役使國力強大了不少,連下七十餘城,這天大的功勞足以動搖一個君王的地位,給齊國留兩縣之地,一則避免功高震主,二則避免成為列國合縱目標,此等戰略眼光,真是深謀遠慮。
趙雲翻身下馬,望著燕使離去,自然是心如明鏡,既然樂毅有退兵之意,那麼趙國也不宜在此逗留,齊人對列國那是恨之透骨,久則生亂,當下之急是趁機瓜分疆土,為國謀福利。
“樂將軍要班師回朝?”
吳起輕聲道,慢慢地走近上前,滿臉露出疑惑的神情,雙眸充滿了好奇,其實他自己也知道此時此刻進退兩難,可是誰又忍受的了功虧一簣呢?功高震主也就罷了,但還不至於把燕國社稷推向毀滅之路。
“樂毅有王命在身,刻不容緩,吳將軍和趙將軍勞苦功高,兗州八郡五十六縣隨意挑選。”樂毅說道。
“既然將軍慷慨大方,那我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趙雲還未等吳起答話,直接替他一口答應,畢竟任意挑選兗州城池,天大的便宜不佔白不佔,更何況還是樂毅親手送上的,就算他不開口,列國還是要爭奪這些疆土,與其撕破臉,於己不利,還不如做個順水人情。
五國合縱,先是平定了被齊國吞併的宋國,宋國被黃巾張角和陳橋驛的趙匡胤悉數瓜分,秦國會盟之際揚言不要一座城池,殊不知葫蘆裡賣的什麼藥,韓國分了濮陽,陳留二郡,燕國佔領整個青州地界,魏國分得東郡、東平,泰山三郡,趙軍分得山陽,陰濟郡,任城。
樂毅領了三千鐵騎班師,留下二十萬大軍駐紮青州各郡,吩咐了張飛駐守臨淄,韓趙魏三晉兵馬佔據兗州,齊國僅剩即墨小城,孤立東南,從山東六國之首,千載強國淪陷為末等小國,可謂是大起大落。
硝煙戛然而止,死亡的氣息慢慢褪去,新的生機湧現,吳起率魏軍趕赴兗州安撫百姓,趙雲率趙軍回邯鄲覆命,在強敵環伺下忍辱負重的齊人,無時無刻不想驅逐侵略者,合縱大軍撤離不久,即墨城中就開始蠢蠢欲動。
“啟稟大王,樂毅歸燕,合縱大軍瓦解,我軍只需擊退青州駐軍,便可復國。”田單領著一幫士人,齊聲奏道。
“奪回青州是很容易的事情嗎?我們現在哪有兵力和燕國對抗?”齊王一臉茫然,很不耐煩地說道。
“大王勿憂也,只需修書於遼東,中山,黃巾三路諸侯,贈予金銀珠寶,美人奇珍,再派一說客曉以利害,則青州唾手可得!”南郡王孫臏上前諫言道。
“南郡王言之有理,可是誰能堪此重任?以說三路諸侯?”齊王連忙請教孫臏指點迷津。
“此事非孟嘗君不可!”
朝堂下爭論不休,匡章、高洋紛紛將目標轉向田文,作為天下諸侯國四大公子之首的孟嘗君,為齊國第一賢能,門客遍佈山東,如若這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