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第1/4 頁)
范蠡緊鎖眉頭,望著英雄臺沉默不語。
由於原本的計劃沒有順利進行,倒是讓燕國風光無限,馬超與張飛這場惡鬥由雙方協調平息,如此一來留下給列國諸侯喘息的機會,根本無法動搖列國根基。
校場上錦馬超離去,作為這場爭鬥的大贏家,連勝七國名將三十餘人,在體力虧虛的狀態下還能與這猛張飛大戰三百回合,實打實的西涼悍將。
張飛作為後來者,本身就佔據著大量優勢,可作為英雄棋逢對手,張飛也根本不屑以逸待勞贏了馬超,大丈夫生的光明磊落,只好應了馬超之意,待到體力充沛時再決勝負。
此時的燕國可謂是風光一時,名聲大振。
燕王終究掩蓋不住勃勃野心,作為東方六國之首的齊國更是處在極其尷尬的地位,這一幕,讓原本有意興兵北上的齊王拉滿了仇恨。
秦王暗中驅使幕僚,勾勒住齊燕兩國的矛盾,在一番挑撥後齊國君臣終是忍無可忍了。
齊國不少豪傑主動請戰,燕國本來就是夾在齊趙魏三國的淫賊下委曲求全,若是過早撕破了臉面於燕國肯定不利。
燕國大將軍樂毅和太子丹極力建議下,最終促使燕王主動向列國諸侯示弱儲存實力,畢竟天下兩百諸侯齊聚,即便是奪了這大會頭魁,燕國也會元氣大傷。
列國諸侯中議論紛紛,有的關於燕國種種拒戰的話題,有的關於齊國豪傑請戰,滿場人員看不透也猜不透。
燕國集體武夫退場後,只是靜靜觀望,西涼錦馬超之後,也再無涼州人登場。
齊王默許了眾位豪傑請戰後,率先登場的便是山東好漢。
兩軍一字排開,陣中央出來一員大將,見他生的怎樣?
雙目碧眼突出,虯髯絡腮連鬢,虎鬚狼姿,豹頭熊體,身長約有九尺開外,腰闊十圍有餘,面目猙獰閻王怕,聲動鬼神驚三分,雙臂舒展鬥牛力,懷身俱是絕世功,倒提開山梨花斧,重一百八十斤。
那大漢一身黑金檳鐵鎧甲,胯下一匹板角大黃牛,身前三尺無人能近,一斧曾震青州,無雙上將是潘鳳。
騎牛的虯髯大漢揮舞起大斧,怒喝一聲道:“吾乃青州無雙上將潘鳳是也!誰敢前來受死?”
潘鳳的出場,讓眾多豪傑不敢輕舉妄動。
列國諸侯只是靜待佳音,燕趙作為唇齒相依,趙王見齊王處處針對燕王,心中甚為惶恐不安,對於趙國最大的心腹之患莫過於中山國。
趙王早有拉攏住燕國為盟友,兩面夾擊中山的野心,一旦趙國疆域廣闊,於河北冀州再無敵手,其實力甚至不下與魏國爭鋒三晉頭強,如此兩全其美之事,何樂而不為?
燕趙兩國交惡,最根本就是因齊國而起,如今趁齊國宣戰,趙王一心與燕王重修舊好,籌謀已久的趙王,似乎早已經規劃好了萬全之策,剛好藉此機會向燕王示好,無論勝敗與否,燕趙在利益上有著共同進退立場。
平原君趙勝領會了趙王深意,隨即頒佈命令,招募四方豪傑前來。
英雄令頒佈之際,趙國上下豪傑齊至,數十名朝堂武將整裝待發,聽得幷州牧丁原大笑一聲:“吾兒奉先何在?”
密密麻麻的人群中,一名面容清秀的男子大步走來,臉上神情嚴肅略帶不痛快的回應道:“奉先在此,義父有何指教?”
丁原挺身而出,越過數十名武將,直向平原君趙勝身前說道:“君侯,吾兒奉先有萬夫不當之勇,此番若有他出陣,定然戰無不勝!”
平原君眯眼瞅了瞅眼前的男子,神情嚴肅平靜道:“那就有勞丁州牧的愛子了,若是能為趙國爭光,本君一定啟奏我王追封大人和令郎!”
喚做奉先的清秀男子,姓呂名布字奉先。
呂布本是五原郡人士,因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