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秋收(二)(第2/3 頁)
割的話,那後天就可以去運輸或者脫粒;
二是脫粒速度的問題,在熊木等人的建議下,明天會將脫粒機直接搬到田地裡,在地裡直接進行脫粒,減少運輸的次數;
三是為了減少脫粒時粟籽亂飛,飛出脫粒機的擋板造成浪費,熊木的徒弟熊傑,在脫粒滾筒上方加裝了一個用木棍、獸皮或麻布組成的擋板。
這個簡易的擋板雖然看起來很難看,加裝起來也很簡單,但效果卻很好,基本上能減少百分之九十的粟籽被濺飛出去。
熊傑雖然年紀小,但能想到這個辦法,也是熊木一直悉心教導的結果。
熊洪對這個建議很是滿意,只要部落能夠一直保持這樣的狀態,那生活肯定越來越好。
除此之外,還有晾曬的問題,只能透過再抽空修一個晾曬場出來才行,現在只能先沿著豐樂大道和豐收大道這兩條路的邊緣晾曬。
……在場的族人都是男性青壯,年紀大的和孩子以及女性,早就被趕回去休息,所以大家在這種坦率的交流過程中,很多部落對熊部落的這種氛圍很是喜歡,已經在心裡想著回到部落後,建議族長他們加入熊部落的計劃了。
經過重新分工,收割以及脫粒的速度加快了不少。
“再加把勁,這塊地很快就要割完了。”
“踩快點,隔壁脫粒的速度快趕上我們了……”
“看啊,隔壁族長上來踩了,族長加速了……族長踩不動了……族長下來了……”
為了充分調動這些人的工作積極性,熊洪引入了後世很多激勵的辦法——無論是物質激勵還是精神激勵。
物質方面,從事各個崗位的族人,每天各崗位都會選出一到十個表現優秀的族人,表現優秀的話,可以得到一隻雞或者一罐水果罐頭,其他部落的獲得獎勵,則是一罐鹽——這屬於獎勵,不算在報酬裡面;
除此之外,對於連續10天保持優秀的族人,單身的給尋找配偶、有配偶的分一間房屋;
個人獎勵外,還有集體獎勵,比如每個脫粒機操作人員和兩名收割手、一名運送手組成一個小隊,按照脫粒的重量來競賽,第一到第三的隊伍,將各自有獎勵;
精神方面,則是在每天晚上的晚飯前把他\/她叫到臺上,由熊巫親自給他戴上象徵榮譽的麻衣——部落現在所做出來的質量最好的麻布做成。
精神獎勵數量極少,每天只有2名。透過這樣的激勵方式,熊巫明顯感覺到,收割的速度越來越快了。
在這一段時間,整個部落就像一臺機器一樣,族人們重複著每天起床、收割、吃飯、睡覺再起床的生活。
南面的1000多畝土地花了5天的時間收割、運送、撿穗,接著是東邊的土地,共有1500多畝,也用了將近8天才收割運送回來;然後族中集中力量,從土丘那邊開始,向部落這個方向進行收割,這剩下的5500多畝土地,足足花了大半個月才收割完畢。
但收割完畢運回部落只是第一步,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田間地頭裡,被鐮刀整齊割斷的粟茬,在陽光的照射下,不斷地變黃,而部落的小孩子們,在周圍大人的帶領下,也學著挎著籃子,在田地裡撿掉落的粟穗。
熊洪雖然喜歡孩子,但也知道該讓他們幹活時,一定要讓他們參與,這樣他們對部落的認同感就會增加,也避免了一些熊孩子搞事情的可能。
“丫丫,快點,馬上回去了。”
“來了,等等丫丫。”
熊丫蹣跚在坑窪不平的田地裡,籃子裡已經有幾十穗了。
“也不知道這塊地是誰收割的,能剩下來這麼多,”熊花把熊丫籃子裡的粟穗倒入自己的籃子裡,結果熊丫的籃子,“族長都說要珍惜食物,你們看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