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退而織網(第2/3 頁)
到水面上不斷在遊動的大魚。
“收網!”張洪跟大家說道,“都使勁,一起往岸上拉!”
二十個人分為了兩隊,從漁網的兩邊用力,將漁網和網中的魚拉上了岸,網中的魚脫離了水面在胡亂地蹦著,張洪看了看了網中,這一網至少網到500多斤的魚,光是50厘米長的魚就有一大半。
部落裡的其他人從來沒見過這麼多的魚,不用張洪吩咐,所有人一起上前,把魚從網中取出,跟著張洪現學,把草編成的草繩從魚鰓處穿到一起,每個人身上揹著、肩膀上挎著、手中提著一條條還在掙扎的魚。
回到營地已是黃昏,早早得知訊息的族人讓整個營地都陷入了興奮之中,在張洪的烹飪下,眾人興高采烈地享受了一頓鮮美的魚湯和煮的軟爛的魚肉。
族人很少吃魚,但不代表不會吃魚,原本張洪擔心有人會被魚刺卡住,但還好,大家或多或少地接觸過,他擔心的問題沒有發生。
飽餐一頓後,張洪便開始帶著族人醃製鹹魚。
原來沒有食鹽,肉類的儲存很成問題,尤其是夏天,一會兒的功夫,蒼蠅就會在肉上亂爬,第二天就會生蛆、腐爛變質。所以族中在夏季,會減少狩獵的頻次,一方面是天氣較熱,還有一方面就是食物的新鮮程度,一次性獵到太多的肉食,很難完整地儲存下來。
在這之前,張洪是用火燻的辦法將鮮肉給處理一下方便儲存,但這個方法對於熏製的技藝要求很高,既要保證整塊的肉都能烤熟,也要防止外面被燒焦。
現在有了鹽就不同了,前面幾天有抓到的野豬、鹿、山羊等動物,宰殺後沒有吃完的肉,都用鹽醃了起來。醃肉並不複雜,將肉洗淨切成一條條的,取一個陶盆,先在底部撒上鹽,將肉放入,在肉上灑一些,然後均勻地把鹽塗抹在肉上;隨後密封靜置一段時間,待鹽分滲透進肉之後,用草繩或麻線把肉拴起來,懸掛在陰涼通風的地方,因為夏季陽光強烈,蚊蟲較多,不適宜直接暴曬,反而陰乾的方法更適合夏季製作。
用這種辦法,部落將剩下的魚處理後全部醃製了起來,而且醃製的都是一些清理好之後,體重至少在2斤以上的魚,光今天的一網,撈上來就有100多條,除了吃掉了十幾條,剩下的全部都醃製了起來。
在營地周圍曬不到太陽的地方還都懸掛滿了醃肉,巫這些天經過刻苦的學習,用他那不太熟練的數學數了一下,大概有了兩百多條,每條平均10斤左右。
而捕獲的魚,也用了這個方法醃製:在去掉魚鱗和內臟後,將魚從頭部剖開,分成兩半,魚背相連,用鹽均勻地塗抹全身,比例大概是1斤鹽10斤魚,塗抹完密封靜置,放置1-2天,再取出掛在陰涼的地方,等待風乾即可。
經過這種方法醃製過後的鹹魚,魚刺更硬,在吃的時候更容易被挑出來。
陰乾後的臘肉和鹹魚,也不能一直掛在外面,夏季也是雨季,經常會下雨,空氣中的水汽會讓肉乾和魚乾返潮、發黴,從而導致變質不能食用,所以,張洪讓熊木不間斷地製作陶缸、收集草木灰,就是為了更好地儲存這些鹹肉和鹹魚。
有了第一天的經驗,第二天,大家索性也就不去打獵了,而是發動起來,該割麻的割麻,該編網的編網,不出兩天,部落裡又有了幾張能用的大網,而經過3天的捕魚工作,部落裡得到了大量的魚,大概在3000條以上。
這些魚,不僅僅是從小溪裡捕到的,還有的是從池塘裡網來的,池塘裡的魚要比小溪裡的更大更肥,雖然品種不同肉質沒有溪水裡面的好,但放到鍋裡一煮,味道都差不多,對於前段時間還在捱餓的族人來說,已經是很不錯的食物補充了。
現在部落裡掛滿了鹹魚,要不是食鹽的產量跟不上了,巫還是會紅著眼繼續讓族人們去抓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