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冬季生活(修橋)(第1/4 頁)
寒冷的天氣,也沒有阻止熊部落建設的熱情。
過完了除夕,又發現了驢子,巫就覺得這是上天對他虔誠祭祀的回應,於是,除了共同勞動外,他這些天幾乎都躲在房間裡,用獸皮和炭筆,不停地寫寫畫畫。
冬日非常寒冷,往年躲在山洞中瑟瑟發抖的族人們,今年在溫暖的室內,坐在炕上,處理著張洪交代下來的各項工作,一邊做一邊聊天,很是愜意。
原本張洪是計劃20間宿舍,每間宿舍住上10個人的,但是住上10個人之後,巫等族中老人覺得房間還是很寬敞,而且每間房間都要點上柴草用於取暖,有些浪費,所以在徵得張洪的同意之後,臨時調整為15人一個房間,以張洪和巫的房間為中心,族人們住在兩側緊挨著的房間裡。
房間裡的孩子們在嬉笑打鬧著,而在離營地南面500多米的地方,就是部落常去打水的區域,張洪裹著厚厚的毛皮,搓著凍得通紅的臉和手,實地檢視和測量著小溪的寬度和深度。
小溪上結了厚厚的一層冰,對岸的熊奇和羽落,拉著繩子,尋找最合適搭橋的地點。
“族長,從你那邊到我們這裡,現在只有5米多寬,已經是最窄的地方了”熊奇頂著寒風,大聲地向張洪這邊喊話。
為了方便部落的生活,規範各種度量衡,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張洪穿越來不久,就跟族人們確定了長度、重量等常用單位的標準。熊奇手上的繩子,就是用麻繩編成的、帶有一個個節點的“尺子”。
“好,這個地方和你們那邊,都釘上木樁,等過幾天晴朗無風,我們來在這裡修橋。”
小溪南岸有著一大片的荒地,雜草很多而且沒有什麼特別大的樹木,碎石也很少,是一處理想的耕地。但隔著一條豐水期大概10米寬的小溪,水流量其實並不算大,族人們可以很輕鬆地涉水而過。但如果耕種的話,就很影響兩岸的運輸,尤其是運送一兩百斤的犁鏵或者驢車。
張洪挑選的這處修橋地點,離院子不算太遠,而且過溪之後就是荒地,如果有一座橋溝通兩岸的話,將很是方便農田的開墾和收穫。
架橋最重要的還是選擇地點和打好地基,這處修橋的預定區域,張洪準備在選定的南北兩岸用石頭和土塊、木樁先向河道方向堆出四五米寬、一米多長的地基,因為小溪兩岸的淤泥和石頭都比較多,開挖下去太耗費體力,還不如堆起來,一方面可以讓橋兩邊都有個支撐,另一方面還能降低橋面的長度,更容易修。
入冬以來,張洪幾乎每天都帶著十來個強壯的族人,用厚厚的獸皮和麻布包裹著,在營地外面巡視或者工作,當然嚴寒只能讓他們待上一兩個小時,而且必須是中午出太陽的情況下。
在鐵器斧頭鋸子和爬犁的加持下,砍伐和運送樹木變得簡單,營地北面的松樹林提供了一根根長度達10米的木材。而這些木材,只要稍加修整,就是很好的橋面材料。
算上小溪兩岸的支撐點,整個小溪的寬度也只有5米多一點了,即使是直接鋪上4米多長的圓木,也可以勉強直接使用。
但這座橋未來將是溝通兩岸重要的節點,張洪想讓這座小橋用的更長久一些,覺得在小溪中間再安置個支點,會更加穩固。
第二天中午,天氣晴朗,張洪帶著族人沿著前一天清理出來的小道,拖著幾十根處理好的圓木,帶著斧頭、錘子等來到岸邊。
熊奇、羽落、樹皮等人兩人一組,扛著表面碳化過的木材,在被冰凍的小溪選定位置慢慢地敲出一個冰洞,因為天氣太冷,冰層很厚,從冰洞往下看,只有不到一尺深的溪水。
冰洞敲出來之後,熊奇將一端削尖的木樁插到水底,羽落、樹皮則用準備好的錘子輪流往下砸,直到木樁底部插到水底大概半米,砸不下去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