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喜憂參半的回信(第1/2 頁)
婚禮的喧囂逐漸褪去,日子迴歸到往日的平靜中。
夏天,由於糧食供應緊張,政府都開始推廣糧食增量法了,比如苞米,先蒸半熟,然後再磨成粉,再加水做成食物,一斤苞米麵按照這樣的做法,能做出二斤半的食物出來。
缺點就是餓的快,本來就是,糧食沒有增加,無非就是增加了水含量,而且更好消化。長時間這樣吃就會引起營養不良,味道寡淡。
有的地方甚至玉米芯都磨成了粉摻到糧食裡。山上的野菜,榆樹皮都讓人採光了。
造紙廠靠著長海冬天弄來的糧食物資也就堅持到了初夏就消耗光了,現在廠裡不光是糧食,其他生產資料也都緊缺,就拿他們廠發電用的煤來說,現在的供應量也就是以前的一半。
有的車間經常的因為停電而放假,沒辦法,這都是計劃內的給劃撥的量。
工人職工僅憑著一股子熱情堅持在崗位上,餓的受不了就灌一缸子水,糊弄糊弄肚子。
陳廠長找王尚友商量,看能不能跟牙林林業局聯絡一下,看他們需要什麼,廠裡找關係去車皮換上一趟。
王尚友給楊書記掛電話,得到的訊息也不樂觀,今年黑省持續乾旱,乃至影響到他們那裡,政府對糧食管控也變得嚴格起來。
別說支援他們了,就是他們林業局的糧食供應比他們廠都好不到哪裡去。
兩個小崽子上了幾個月的育紅班,也提前放假了。
老師都餓的頭昏眼花,還得帶著一群小崽子們上課,做活動,哪有那麼多激情。
這天廠裡通知因停電原因放假,保衛處安排人值班。
職工們都很沮喪,放假意味著獎金就少了,甚至沒有,這對於花錢買糧吃的職工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很多人疑惑,你們這個城市,有江還有海,為啥不去打魚補充食物!
你去到那個時代看看,誰敢明目張膽的去打魚?
水裡的魚是集體的,是國家的,即使在水裡也不允許私人捕撈。抓到以後不光收穫沒收,還會給你扣上各種罪名。
晚上一家人吃完了飯,王尚友和長海陪著老爺子聊天,無非就是講講當下局勢,但是還是離不開如何吃飽肚子的問題。
長海突然想到,自己為啥不去聯絡一下姜喜軍或者是孫叔呢。
姜喜軍媳婦兒董亞菲他爹,憑著一張外國人的臉,不閒著跟老毛子交換物資,自己何不問問他們。
他把想法跟王尚友和老爺子講了一下,王尚友有點猶豫,老爺子反倒是很感興趣。
王尚友的猶豫是有道理的,今年初兩國關係就很微妙,不似以往那樣不分你我。
李老爺子也不管,他支援長海的想法,行不行的咱先問問唄!又沒啥損失。
王尚友也被說服了,他決定明天去廠裡跟廠領導彙報一下,行不行還兩說呢!
第二天王尚友跟陳廠長一說,陳廠長也拿不定主意,找了幾個可靠的班子成員一起討論一下,最後決定三個長海試試。
長海沒記住姜喜軍家的地址,於是給楊書記掛了電話,要了姜喜軍家的地址,給姜喜軍寫了封信。
為啥不能在電話裡說,因為這個時期長途電話都是被監聽的,這個事兒在電話裡說,那不是自投羅網嗎。
信裡就兩個問題,一是能不能辦,二是拿什麼東西辦就是說老毛子那邊需要啥?
等信的日子是漫長的,因為姜喜軍家跟他老丈人家距離也不近,將近兩千裡地,姜喜軍也得寫信聯絡。
放假在家的長海沒事兒就去防空洞逛逛,遇到些後世值錢的物件他就收,空間裡已經有不少金銀首飾,古董字畫了。
周禿子安排人在防空洞找了幾次茬,以這個為藉口跟李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