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碧巖錄,野狐禪(第2/2 頁)
大的,其實是其它報刊。
所以雖然有些可惜先前未能收入明報麾下,但依舊能表現得態度如此超然,甚至有興致與謝端陽探討一二寫作創意。
不過也就只是交流指點了。
雖然貴為“武林盟主”,其實金庸並不是十分喜歡被打上此標籤。
要知道在當年舊武俠小說時代,武俠作者可是多半以此為恥,不願承認的。
與下九流戲子類似,只是以文字娛人而已。
甚至不被視作正統文人,社會地位實屬一般。
金庸也算是書香門第出身,幾百年大族,自小接受的正統文人那套教育,仕林廟堂,揮斥方遒,指點風雲,才算是從小到老的願望。
至於寫武俠,只是個人私下愛好,與立業成名的手段工具而已。
去年談判議定,開始準備交接的前期工作。
今年,他就已經加入了香江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籌備委員會等組織之一,四下奔走,極為熱切,渾然不似耳順之年。
坊間流傳,他是意在十年後那個空出來的位子。
現在,他名也有,利也有,望也有,若是能夠完成最後目標,可算是真正功成名就。
區區個初出茅廬的小說作者,實在不值得他表現得驚為天人,口呼長江後浪推前浪什麼。
能讓不善言辭的他主動說上幾句,已經很是難得。
不過很快,兩人就談得起興來。
“碧巖錄,野狐禪,小謝的筆名起得很有禪意啊。”
金庸手撫下巴,點頭稱讚。
謝端陽發《尋秦記》是用的筆名,是為“碧巖野狐”,正是取自這兩個典故。
尋常或許不知,但金庸中年後深信佛理,這點在後面的小說中表現得很是明顯,自是一眼就能看出來。
不卑不亢與金庸交談,時不時援引一兩句佛經,謝端陽實則一心二用,分出了部分心思在旁邊的倪框身上。
先前周石提醒自己,可能會被倪框盯上時,他還沒太過認真。
但是當其一語道破自己身份時,謝端陽就知道自己還是小瞧了對方的小肚雞腸。
半年來他一直很低調,整個東方日報,真正熟悉自己的也不過三兩人,對方卻能查清楚,也不知花費了多少心思。
真是“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啊!
謝端陽正自琢磨著怎麼給倪框個教訓,讓他知道爪子不要伸的那麼長。
那邊的東方日報那邊,在應酬完一圈恭維後,紅光滿臉的馬老闆才忽然想起件事來,扭頭問道。
“我們東方的功臣呢?”
不消他說,其實周石剛才就尋找起謝端陽的身影來。
只是奈何剛才被人圍在當中,視線遮擋未果。
好在現在人已經散開不少,很快他就找到了鶴立雞群的謝端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