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大二的成長與探索(第1/3 頁)
鐘樂萱:學業與社交的拓展
大二的鐘樂萱在學業上逐漸找到了自己的節奏,也在社交方面有了更多的經歷。
在專業課程學習上,她開始深入學習古代文學和現代文學的細分領域。在古代文學課程中,老師對唐宋詩詞進行了詳細的解讀。鐘樂萱彷彿穿越時空,走進了那個詩意盎然的時代。課堂上,老師講解李白的詩歌時,鐘樂萱被其豪放飄逸的風格深深吸引。
她舉手提問:“老師,李白的詩常常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他是如何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形成這樣獨特的創作風格的呢?”老師笑著回答:“這就與李白的個人經歷、性格特點以及他所受到的文化薰陶都有關係。他年少時遊歷四方,見識廣博,又深受道家思想影響,這些都促使他形成了這種豪放不羈的風格。”鐘樂萱認真地記錄著老師的話,不僅如此,她還在課後主動查閱更多關於李白生平經歷的資料,試圖從詩人的人生軌跡中探尋其創作靈感的源泉。她在自己的讀書筆記中寫道:“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不僅僅是一句詩,更是他豁達自信人生觀的體現,這種精神在當今社會也有著激勵人們勇往直前的力量。”
在現代文學課程裡,鐘樂萱接觸到了各種流派的文學作品。當學習到現代主義文學時,她對意識流小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花費大量時間閱讀弗吉尼亞·伍爾芙的《達洛維夫人》,起初,她覺得這種敘事方式有些晦澀難懂,但她沒有放棄,而是反覆研讀。有一次,她和同學在圖書館討論這本書,她皺著眉頭說:“這意識流的寫法真的好難理解啊,一會兒是這個思緒,一會兒又跳到那個回憶。”同學回應道:“是啊,但這也正是它的獨特之處,能讓我們深入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鐘樂萱點頭表示贊同,逐漸體會到意識流小說獨特的魅力,它能夠深入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出人類思維的複雜性和流動性。
鐘樂萱還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文學研討會。在一次關於“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討會上,她精心準備了發言稿。她以《簡·愛》中的簡·愛為例,闡述了女性在追求平等、獨立過程中的掙扎與成長。她站在講臺上,略顯緊張但又充滿自信地說道:“簡·愛雖然身處困境,但她始終堅守自己的尊嚴和原則,她的那句‘你以為,因為我窮、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的靈魂跟你的一樣,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樣!’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女性為自身權益而奮鬥。”她的發言引起了同學們的熱烈討論。
一位同學站起來提問:“鐘樂萱,你覺得簡·愛的這種反抗精神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是普遍存在的嗎?”鐘樂萱思考片刻後回答:“我認為在當時的社會,雖然有很多女性面臨著和簡·愛相似的困境,但像她這樣勇敢反抗的並不是普遍現象。不過,簡·愛的形象卻成為了一種精神象徵,為後來女性意識的覺醒起到了推動作用。”大家紛紛從不同角度分享自己對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理解,這讓鐘樂萱受益匪淺。
在社交方面,鐘樂萱在文學社中承擔了更多的責任。她參與組織了一次校園詩歌創作大賽。從策劃比賽規則、宣傳推廣,到收集作品、組織評委評審,她都親力親為。在宣傳過程中,她設計了精美的海報,張貼在校園的各個角落,吸引了眾多同學的關注。她還利用社交媒體平臺,釋出比賽資訊,邀請更多的同學參與。在評審環節,她和其他評委一起,認真閱讀每一首參賽作品,從詩歌的創意、語言表達、情感傳遞等多個方面進行打分。
評委同學甲說:“這首詩的語言很優美,但是情感表達有點過於隱晦了,你們怎麼看?”鐘樂萱回答:“我覺得隱晦的情感表達也有它的獨特之處,不過如果能在一定程度上讓讀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圖就更好了。”最終,比賽圓滿成功,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