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第1/2 頁)
法、俄、德、日和美國的軍隊一起參加了一次聯合軍事遠徵。在慈禧太后的
秘密唆使下,義和團造反分子包圍了它們在北京的使館,在此之前,他們搗
毀傳教機構,拆除鐵路,私刑處死西方人,突然爆發的反對&ldo;洋鬼子&rdo;的暴
力行動席捲了中國北方。外國列強迅速採取行動保護它們的共同利益,空前
團結一致地支援美國的政策。但是,在六月份造反被鎮壓後,列強又熱衷於
爭奪領土和勢力範圍。日本對福建提出要求,並派兵佔領了近海島嶼廈門:
俄國人進一步侵佔滿洲;德國人加強了對山東半島的控制,並開始向揚子江
進逼。
英國政府意識到,若要堅持門戶開放並保護英美的共同利益,僅僅同美
國結成非正式聯盟是不夠的。從印度向上海增調了軍隊。但到一九○一年九
月,德國海軍日益加劇的挑戰迫使海軍大臣塞爾伯恩勳爵提出報告:&ldo;有充
分理由認為我們必須在中國水域保持一支可以保衛帝國的安全的海軍力
量。&rdo;為了確保遠東的均勢,英國在一九○二年終於放棄了&ldo;光榮的孤立&rdo;,
同日本結成海軍聯盟。皇家海軍和日本帝國海軍互相保證:一旦俄國及其盟
國法國或者德國發動進攻,英日海軍就要互相支援。英國政府相信這個條約
恢復了皇家海軍對其他列強的海上優勢,於是開始從中國基地撤出戰艦。兩
年之後,在遠東水域再也沒有飄揚著英國皇家海軍旗的軍艦了,儘管新的澳
大利亞自治領政府由於準備採取行動排除東方移民,對於英國把西太平洋防
務的主要擔子交給日本海軍表示極為不安。
一九○一年,威廉&iddot;麥金萊被暗殺之後,西奧多&iddot;羅斯福就任第二十六
屆美國總統,他和阿瑟&iddot;鮑爾弗首相覺察到,他們的共同利益的主要威脅是
俄國和德國,而不是日本。新總統很快斷定美國必須以軍事力量進行幹預來
支援門戶開放政策;可是,由於沒有社威將軍的一九○三年計劃所設想的由
四十八艘戰列艦組成的一支艦隊,他幾乎什麼也幹不成,只好藉助外交來試
圖保持遠東的均勢。他象父親一樣地規勸日本大使,希望太平洋彼岸的這個
前盟國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是一個&ldo;偉大的文明的國家&rdo;。他的這個殷切希
望很快就破產了。日本正急不可待地在大陸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並憎恨俄
國延長西伯利亞大鐵路,一直伸到滿洲。當鐵路線伸到大連半島的時候,東
京認為這直接威脅著朝鮮,於是決定立即採取行動。
一九○四年二月八日,日本艦隊突然襲擊了停泊在大連港的俄國遠東艦
隊。登陸的日軍佔領了港口,並沿著大連半島北上佔領了奉天,從而迅速建
立了對沙皇軍隊的優勢。這是一次漂亮的戰役,贏得了美國總統和為日本的
戰爭提供資金的華爾街銀行家們的讚賞。
人們普遍認為,日本的行動符合美國的切身利益,這個看法助長了美國
人的反斯拉夫情緒。英國首相阿瑟&iddot;鮑爾弗也慶幸俄國人蒙受了恥辱:&ldo;日
本永遠不會擁有一支足以同基督教世界的海軍媲美的海軍力量,因此後者隨
時可以切斷日本同亞洲大陸的自由交往。&rdo;
然而,第二年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