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4/5 頁)
神通,雖然朝廷早派他統兵出征,可他路上慢騰騰的都走了差不多兩月,才會到達深州,錯失平叛最好的時機。
要到九月三十,李神通才會與劉黑闥在饒陽會戰。五萬對五千,優勢兵力下,李神通會被打的全軍覆沒,李藝也將在與高雅賢和他義子蘇定方的迎擊下被打的全軍覆沒。
李世績會在稍晚一些隨義安王李孝常趕到河北意圖挽救頹勢,但也會先後全軍覆沒。
再沒人攔的住劉黑闥的勢頭,等到年底過年時,劉黑闥就會席捲河北十幾州之地,定都洺州稱王。
張超看那史書的時候,可是相當震驚的。以前還沒那麼印象深刻,畢竟劉黑闥起的快也敗的快,兩次起兵反唐都迅速被平定。
可是現在再看,卻感受大不相同了。
很難想象,橫掃天下的大唐軍,結果會在河北屢戰屢敗,一次次的折戟沉沙。
很明顯的,李世績沒有趕上李神通和李藝兩人第一次與劉黑闥的決戰,可他也依然沒逃過大敗的結果。
史載李世績是在李孝常大敗後,棄宗城不敢守,率軍逃跑。結果劉黑闥率軍急追,無奈,李世績逃跑不及,只得回身而戰。
兩軍激戰,李世績被打的丟盔棄甲,五千兵馬全軍覆沒,僅以身免。
按史上的記載,不管是淮安王李神通,還是燕王李藝,又義安王李孝常以及曹國公李世績,這四位李家大將,可都是無一不敗。
唯有等到最後李淵束手無策,只得掏出了最終王牌,派了李世民出征,才好不容易頂住了漢軍的攻勢,最終取得了一次平亂之勝。
在李世民出馬之前,誰上誰都得輸。
看過了這些史料後,張超越發的是堅定了不去河北之心。
去了就是送啊。
等老爹又出門去新窯洞那邊跟窖匠談事去了,張超便拎著自己的包袱,叫上栓子跑路了。跑路之前,張超還是給李世績留了一封信。
本來他是不想留這封信的,可想想李世績這麼照顧他,也就留了。
信裡說明自己不願去河北,然後也提醒李世績,劉黑闥不能小瞧。張超也不好解釋太多,只是說竇建德在河北威望極高,很得民心,朝廷這次俘虜竇建德後直接把他殺了,讓河北人心懷怨恨。
而朝廷在殺了竇建德後,派去河北的刺史等官員,又不行安撫策略,反而對那些已經散歸家鄉的原偽夏將士們,進行事後清算搜捕追責,更導致了人人自危。朝廷殺竇建德後,召令原偽夏的那些文臣武將進京,是迫使他們反叛的最後一根稻草。
現在劉黑闥等人打著為竇建德復仇的旗號反叛,其實也是被逼的沒有了退路。正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河北的叛軍現在是背水一戰,因此他們兵雖少,可戰意會非常強。尤其是當初河北兵馬可不少,竇建德敗後這些人都散歸鄉里,可劉黑闥這個火星子一揚,再風一吹,那麼必成燎原之勢。
“朝廷越是強硬鎮壓,只怕河北人反抗的越發激烈。這個時候,光靠強硬是行不通的,只有剿撫並重,這樣河北的這些曾經的夏軍將士才會放下抵抗。”
雖然張超百分百的相信,自己寫的這些,李世績就算是看到了也不會相信,可他還是寫了。
算是盡了自己的一份心力吧。
畢竟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小民,自己談論起軍國大事,憑什麼讓李世績這些人相信呢?
本來他一句話都不應當多說,但張超想想,萬一李世績看過後有了一分警惕呢?
張家溝處於灞上塬地,都是平坡,只有南北兩原之間有一條溝谷。溝兩側也不能算山,只能說是一些小樹林子。
不過往南幾十里路,就是把關中分割出來的秦嶺山脈了。
張超騎著自己的老白,身後跟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