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橫渠四句(第1/2 頁)
五殿下這回可是幹了一件大事。
這奏摺初聽好似是針對中書門下二省,但若是細究,會發覺殿下這針對的是所有的文武百官。
雖然明面上是加強了六部權力,但實際是加強的君權,若是推行下去,會造成君強官弱的局面。
這樣的奏議,百官怎會認可?
即便那提出的人是五殿下,讓她們氣不得罵不得,但也不代表她們會如此縱容殿下肆意妄為。
文官一列有人邁步而出,跪下道:
“啟稟陛下,五殿下所言,臣反對。”
出列的正是刑部尚書。
比起別的戶部、禮部等,刑部最為反對此次的官制。
工部和刑部都被分了權,工部的基礎上有科學院,而刑部的基礎上有大理寺。
弄出科學院純粹是為了將發明和基建分開,加上李兼濟徹頭徹尾地站在趙沉玉和趙歸安一側,因此完全無任何異議。
但大理寺卻是不一樣了。
趙沉玉經過上回的事情,深刻地認識到了,司法權絕不可僅放到刑部一部之上。
必須如現代一樣,有制衡的死對頭,百姓們日後有冤才可有地申訴,而不是走投無路。
刑部尚書斷言:“如今刑部已然閒暇,再多一大理寺,著實無甚必要,與殿下所言的剪除冗餘官員相違背。”
刑部侍郎一聽,懷疑地盯著刑部尚書的後背。
閒暇?
想起案桌上堆積如山的卷宗,刑部侍郎便恨不得舉雙手贊同大理寺的決策。
刑部尚書言罷,中書舍人吹鬍子瞪眼地出列,瞪了趙沉玉一眼,又對頂上的趙歸安行禮。
“官制自大安建國至今,未曾有過半點變革,而今殿下嘴皮子一碰,便數典忘祖地推翻一切,未免過於狂妄自大。”
“一家之言如何能勝於百家之策?”
下一瞬 ,接二連三的官員出列抨擊反對趙沉玉方才的言論,中間的位置挨挨擠擠,強硬的又委婉的,將朝會吵得如集市一般熱鬧。
趙沉玉長長地嘆了口氣,有些頭疼。
畢竟只是一個廢除兩省,加強君權的內閣,就引得這大面積的反對。
她連王炸的司法公開和信訪制度都沒拿出來呢。
日後該怎麼提出信訪制度呢?
趙沉玉摸了摸懷中的奏摺,開始神遊天外。
趙歸安看了眼上完奏就不言不語,顯然發呆中的趙沉玉,又移開視線,注視著中間嘈雜的官員們,不待她開口,就見又有人出列。
不過這回出列的卻不是反對趙沉玉的。
李兼濟施施然出列:“五殿下所奏之事,臣附議,工部如今事多人少,各種事由雜糅一起,已然焦頭爛額。”
“刑部既然人員閒暇,不如調遣部分到工部協助一二?”
公西然也悠悠出列,不顧中書舍人殺人般的目光,施施然地附議趙沉玉的決策。
溫御史也出列附議,讚許此項決策。
朝會一時間陷入了僵局。
中書省和門下省嚴格意義上來說,權力來源是頂上的那位。
她們並不和尚書省一樣,有著實權。
若是趙歸安一意孤行,那廢除二省並不是一件難事。
雖然而今趙沉玉的奏議將整個文武百官都拖下了水,但奈何頂上最有實權的幾位都不反對,其他的人又能如何說?
想到前邊的幾位大人物,其他的官員忍不住偏頭看了看趙沉玉。
這五殿下真是有了幾個好岳母。
想起趙沉玉後院那幾位重量級的夫侍,官員們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溫御史家的獨子、李尚書家的長子、公西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