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第1/2 頁)
打製石器還是比較粗糙,不夠鋒利,於是人類開始磨製石器,並出現鑽孔技術。把石刃磨光,讓刃石更鋒利,器形也可磨得更準確合用,兵士們可以透過鑽孔直接把木柄插在磨光的石斧上,而不再利用捆綁的辦法。人類進入了新石器時代。
人類在自然界中是弱小的,無法與大動物比力氣、與某些動物比速度,他們不得不去探索尋找某種彌補自己不足之處的力量和武器。他們很快發現並開始利用機械力去拋擲投射武器。他們發明的第一件藉助機械力的武器應該是矛投擲器,這在澳洲的土著居民中迄今仍可見到。它是一個由帶槽溝的木板製作的,把矛放在槽溝內,矛柄頂在槽溝的末端的一塊牢固的木板上。
人握住投擲器的前端,用力將其丟擲,使矛擁有了巨大的投出力。隨即人類又擁有了投石器,其操作原理與矛投擲器相同,以很快的速度把石塊或卵石等投射物射出。
接著人類又發明瞭弓。最初的弓僅僅是將一段具有彈力的木棍弄成彎曲狀,用一根生牛皮弦綁在木棍兩端將其繃緊。這是一種十分簡陋的武器,最初用它射出的箭應該是一種小型的矛。
磨製石器使人類有可能發明劍。原始的劍是在一平直的木片的刃部嵌有一長片或一排小而鋒利的燧石,這是一種不能令人滿意的武器,這種武器只有等到青銅的使用才能獲得新生。
直到約公元前3500年,人類發明瞭煉銅術,這使人類從石器時代進入金屬時代。銅還是比較軟,較大的銅製武器是不夠理想的,因此人類最初生產的銅製武器是匕首。這種匕首刀身打得很寬,成三角形。隨著煉銅技術的進步,匕首的寬刀身才改成窄刀身,刀身兩側的中心線打成隆起狀。而斧頭和箭鏃的製造,要先鑄成毛坯,然後再經鍛打完成。
在新石器時代,發生了最有影響於人類歷史也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情‐‐農業革命。人類在採集和狩獵過程中,發現某些植物的種子可以培植作種,某些吃草或肉的動物可以馴養,於是人工培植的農作物和飼養的家畜開始出現了。
到公元前7000年,西亞成為農業革命發生的中心地區。這一中心區從其獨立開闢和影響深遠而言,至少還有中國和美洲。在西亞,以耶利哥和耶莫的村落為代表,在中國以河南新鄭的裴李崗遺址(發現粟)和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發現稻穀)為代表,在美洲的特華甘河谷在公元前7000- 前5000年,也已有農業的萌芽。
人類最早馴養的動物一般認為是狗,因為推測它往往在狩獵者的宿營地周圍來回走動,拾揀骨頭和碎肉。人們發現狗可以用於狩獵或用來守衛營地,於是馴養狗的成功鼓勵人們去馴養其它動物,尤其是可作食用的動物。在新石器時代結束前,他們至少馴化了牛、狗、山羊、綿羊和豬五種動物。當然這種情況在世界各地並不都是一樣,有些地方還可能馴化出了驢、馬等動物。
隨著農業革命帶來了四項主要成就,那就是製陶、紡織、航海和輪車。
製陶術的發明又為金屬的冶煉準備了條件。輪車更是揭開了人類以機械征服自然的序幕。
農業的發展和動物的馴化,是人類定居生活和村落、社會制度得以發展的最主要的推動要素。農業和畜牧業不僅直接影響了人口數量的增加和分佈區域的擴充套件,而且在社會制度方面觸發了導致原始社會結束,古代文明誕生的一系列變化:氏族制的繁榮,社會分工和交換的發生,由部落、農村結合為國家、城市等等。可以說,文明的起源必須以農業革命為基礎。
農業生產為人類定居聚落髮展為較具規模的村莊以至城鎮提供了前提,為從事農業生產,農業部落要以村莊或城鎮為中心過定居生活;而畜牧也為遊牧民族從事遊牧、過遊動生活提供了前提,為畜牧,他們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