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第1/2 頁)
(3)波斯第三次遠徵希臘的戰前備戰
大流士得知第二次遠徵希臘又失敗了,感到非常惱火,但他還是不甘心失敗,積極籌劃準備第三次遠徵。希羅多德說:&ot; 他於是立刻派遣使者到一切城市,命令他們裝備一支軍隊,要他們每一個城市提供遠比以前為多的船隻、馬匹、糧餉和運輸船。由於這些通告,亞細亞忙亂了整整三年(即從公元前489 年至前487年),精壯的人們都給徵入了討伐希臘的軍隊並且為這件事作了準備。&ot; 但正在準備過程中,公元前488 年大流士死去,其子薛西斯即位後,繼承父志,積極繼續作遠徵準備。
據說薛西斯建立了包容騎兵、陸軍、海軍的強大遠徵軍。希羅多德甚至說:&ot; 除去那些巨川大河之外,哪一條河的水不是給他的大軍喝得不夠用呢&ot; 為遠徵後大軍有足夠糧秣,薛西斯在他即將遠徵的途中,包括整個色雷斯沿岸,設定了許多貯備糧秣的兵站基地。他還為遠徵順利透過赫勒斯滂海峽,建造了橫渡赫勒斯滂海峽的索橋,用繩索連鎖橈船,又為穩住連鎖船隻而在海中墜下了許多巨大的錨,橋面上鋪實樹枝,橋兩側設有柵欄,既穩固又便於人馬通行。
薛西斯徵集建立了多民族組成的,服裝和兵器各異的古代世界規模最大的雜牌軍,只參加遠徵計程車兵足有20多萬。他還組建了強大的騎兵和戰車兵,由沿海民族組成一支相當龐大的艦隊。海軍的主要部分是三列槳艦船,據希羅多德報導共1207艘。薛西斯就是率領這支龐大的軍隊遠徵希臘,颳起另一場戰爭颶風。
(4)希臘人的戰備工作
正當波斯帝國積極備戰,暴風雨即將來臨前夕,雅典卻圍繞怎樣對抗波斯,展開了激烈鬥爭。以阿里斯帖德為代表力主陸上衛國,要建立強大陸軍;以特米斯托克利為代表力主海上衛國,要發展海軍。最終特米斯托克利勝利,提出了加強雅典海上勢力和建造新艦隊的海軍綱領。
1特米斯托克利建立雅典海軍
特米斯托克利是公元前5 世紀上半葉雅典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是當時雅典政壇上的風雲人物。他的父親涅奧克列斯雖然富有,但不屬於最顯赫的望族。公元前493 年,特米斯托克利當選為執政官時,就考慮到加強海軍對於雅典的重要性,開始增建比雷埃夫斯港的防禦設施。特米斯托克利的巨大歷史功勳在於,他能正確地認識馬拉松戰後雅典的國內外形勢,在複雜的鬥爭中,善於利用各種有利因素,推動有利於發展民主政治、增強國力的政策,使雅典變成擁有強大海軍的海上強國。
他巧妙地利用雅典人與擁有強大海軍的近鄰埃基那的敵對關係,說服了公民的大多數,在公元前480 年,把勞裡溫新發現的豐富銀礦的收入用於建造軍艦。這樣,到波斯再次入侵前,雅典已經擁有當時希臘諸城邦中數量最多的新式軍艦,總數達200 艘左右。
在特米斯托克利倡議和主持下建造的雅典軍艦共分兩類,一類是戰艦,也即&ot; 長艦&ot; ;另一類是供運兵和軍用物資的運輸船。此時建造的軍艦主要為三列槳艦船,每艦有170 名劃槳手,分上、中、下三層配備劃槳手。艦船頭角包以黃銅,用以衝撞敵艦。在艦上還設有小橋,在與敵艦接舷後可將小橋搭在敵船上,艦上的重灌步兵便可以上沖入敵船,與之展開白刃戰。後來的羅馬海軍也採用了這種接舷戰術。
2希臘軍事防禦同盟初步形成
希臘世界城邦既小又多,單以一兩個城邦是無法與波斯帝國時對抗的,於是各城邦使者穿梭往返於各城邦之間,為建立一個反波斯同盟、團結禦侮,保衛自己家園而奔走,參加反波斯同盟的城邦共有31個,特別是雅典和斯巴達兩個強國聯合起來,對以後的戰爭勝負有著決定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