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第1/2 頁)
於是羅馬正式對迦太基宣戰,第二次布匿戰爭開始了。
2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
當時羅馬的計劃是,兵分兩路:一路由執政官塞姆普羅尼烏斯隆古斯率領,從西西里進攻迦太基本土;一路由執政官斯奇比奧率領,從西班牙登陸,以便牽制漢尼拔的軍隊,使其不能援助非洲本土。但是,漢尼拔卻以驚人的膽略,準備進攻義大利,在敵人境內作戰。
他認為從海上進入義大利太冒險,因為自從第一次布匿戰爭以後,迦太基再也沒有取得制海權。漢尼拔選擇了極難越過的歐洲最高峰阿爾卑斯山這條路線。這條路線的優點,在於羅馬人意料不到會有來自這方面的進攻。羅馬海軍當時守在沿海,陸軍集結在南義大利,準備進攻非洲。他們認為,迦太基人是不可能越過阿爾卑斯山的。
公元前218 年春,漢尼拔率領由9 萬步兵、12000 名騎兵和幾十隻戰象組成的軍隊從新迦太基城出發,開始了對義大利大規模的軍事遠徵。部隊沿著西班牙東部向東北部方向挺進。羅馬人由於對漢尼拔的進軍意圖認識不足,拖延了出征西班牙的時間。當普斯奇比奧率軍從海邊到達羅丹河口時,漢尼拔已經進抵那裡,並且迅速渡過了河,然後溯河北上,躲過羅馬軍隊的攔截。斯奇比奧悟出了漢尼拔的進軍意圖,便派自己的弟弟格斯奇比奧率軍繼續去西班牙,自己則率一部分軍隊迅速上船,趕回義大利。
這時,漢尼拔經過長途跋涉,於9 月初到達阿爾卑斯山麓。當時已近寒冷季節,山中的隘路已經有了積雪,加上阿爾卑斯山山高坡陡,道路崎嶇難行,行軍的困難是難以想像的。漢尼拔以驚人的毅力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終於在公元前218 年9 月末,率領疲憊不堪的軍隊走出深山,到達義大利北部波河上游地帶。此時,漢尼拔只剩下2 萬名步兵、6 千名沒馬的騎兵和一頭戰象了。
3波河首戰和特拉西美諾湖大捷
漢尼拔的突然出現,使羅馬大為驚慌,元老院不得不放棄侵略非洲和西班牙的計劃,集中兵力保衛義大利,命令斯奇比奧在波河左岸迎擊敵人。但波河左岸已被漢尼拔佔領,斯奇比奧只好命令軍隊守在波河右岸,等待第二支軍隊的到來。
塞姆普羅尼烏斯率援軍到達後,就迫不及待地渡河與漢尼拔決一雌雄。
雙方兵力相當,各有4 萬人左右。羅馬人把步兵擺在中央,騎兵分在左右兩翼,以保護步兵。針對羅馬人的戰術,漢尼拔用他的戰象對付羅馬騎兵,用他的步兵對付羅馬軍團。羅馬人首先發起衝鋒。但羅馬人的馬匹一見到戰象,嚇得隊伍就馬上亂起來,並開始向後逃跑。羅馬步兵迎上去用長矛刺傷它們,把迦太基步兵逼向後退。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漢尼拔立即命令他的騎兵出擊,從側麵包抄敵人。失去騎兵保護的羅馬步兵頓時慌亂起來,並開始向後撤退。
這時,埋伏著的迦太基軍隊從後麵包抄過來,切斷了他們的後路。在兩面夾擊之下,羅馬軍隊全線崩潰,只有塞姆普羅尼烏斯帶著1 萬名步兵衝出包圍圈。
這次戰役,羅馬損失慘重,4 萬軍隊只有1 萬人生還。而迦太基軍隊只傷亡400 人,充分顯示了漢尼拔的軍事才能。
公元前217 年春,漢尼拔秘密進軍,他選擇透過伊達拉里亞的道路。此路段有一片沼澤地,漢尼拔艱難地率軍渡過了它,繞過了羅馬新任執政官弗拉米尼烏斯佈下的防線。弗拉米尼烏斯完全沒有料到漢尼拔會選擇這條進軍路線,只好連夜尾追,卻在特拉西美諾湖中了漢尼拔設下的埋伏。
特拉西美諾湖在伊達拉里亞中部,湖北岸是一個三面環山、只有一面臨湖的谷地,漢尼拔在通向谷口的隘路上設下了埋伏,把騎兵安排在隘路入口處。在谷地出口處的山峰上又配置了輕裝步兵。漢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