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2/3 頁)
體出現;直至魚、爬行動物、哺乳動物及人類的誕生。這個過程經歷了大約30億年。
‐‐換言之,時空產生於大約200億年前的大爆炸,生命起源於大爆炸過程中的自然演化。這種宇宙起源的學說,成為現代宇宙學中影響最大的一種理論,而且獲得天體年齡、河外天體、譜線紅移、微波背景輻射等觀測結果的支援。同樣得到支援的另一個結論是:時空將結束於宇宙重新坍縮,那在科學術語上稱之為&ldo;大嘎扎&rdo;,時限大約在200億年之後,或更久一些。宇宙學的內涵極其豐富。時空起源的理論也不止大爆炸一種。至於宇宙結構,只需說明: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我們對它的認識,從地球‐‐太陽‐‐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星系團‐‐總星系,現在已經觀測到大約200億光年之遙,其中約擁有500億個以上的星系。這些星系100億年以來的演變,均已被記錄在案。而這一切,用科學術語來說,僅僅是&ldo;觀察到的宇宙&rdo;而已,它只是&ldo;物理宇宙&rdo;中的一部分,後者是指物理現象上解釋的宇宙,其時空的遼遠龐大使人類智慧無法窮其所以,至少在目前。
說到對宇宙的理解與探索的意義,一言以蔽之:未雨綢繆。偉大的俄國科學家、宇航先驅齊奧爾科夫新基早就說過,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總不會永遠躺在搖籃中。如今齊奧爾科夫斯基的預言已成現實;而人類在從搖籃飛向太空的過程中,已經經歷了那麼多的新問題,還將遇到多少新磨難啊!有一種理論認為,科幻小說能對人類未來生活起到某種實驗作用。我知道岡恩先生是贊成這種說法的。在他筆下,渴望離開搖籃的人們領先一步,憑奇詭而又理性的想像力做著太空探索的實驗,客觀上起到&ldo;投石問路&rdo;的作用。現代科學預言,茫茫宇宙之中,人類很可能不是惟一的智慧體。樂觀的科學家認為,文明如天上之繁星,數不勝數。即以銀河系而言,最保守的估算是:有100萬顆行星上存在文明(更樂觀的估計則為35億至4億顆。俗話說:&ldo;人無遠慮,必有近憂。&rdo;如何應對地球外文明,處理星際智慧間的交往,關係到人類的未來、人類的命運。這一點,岡恩先生的小說已經用形象的手法作了闡述。此外,從另一個角度說,時下的主流文學作品似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人世間男男女女、恩恩怨怨的故事幾乎已被寫盡,太陽底下已經不再有新鮮故事可以敘說。母題的陳舊、貧乏,也許從某種程度上刺激了藝術形式的翻新,但它替代不了母題的開拓。反映人類生活新領域的文藝作品始終給人以新的興奮;西方文壇科幻小說大行其市;一些演繹人類遠古歷史、據實描繪太空航行、星空演化的文藝或非文藝作品日見暢銷。純文學作家由於接受了現代科學訓練,以全新的宇宙觀重新審視人世間的滄海桑田,他們筆下敘說的人間悲喜劇有更多創意,有更宏大氣勢,自然不足怪了。西方文壇發端於20世紀60年代的科幻、純文學日趨靠攏的趨勢,時下愈演愈烈。從這種趨向重溫科幻大師阿西莫夫關於未來最偉大的文學作品將出諸科幻作家筆下的預言,也許可以這樣來認識:只有具備宇宙意識的作家,手下才會有融宇宙、生命、社會於一體的全新母題的大手筆!即便作品中人物、活動舞臺仍在地球,在他本國乃至主人公本鄉本土,但其神韻、氣度,遠非那些只知世事人情,毫無宇宙意識的傳統作品可望其項背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