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拱火(第1/3 頁)
皇明皇太孫正文卷136拱火對於文官來說,兩宋時期的工作環境是最好不過的,文官們的地位和權勢也是最讓他們心動的。他們可以將武將看做走狗,可以隨意的呵斥、貶戍,也別管什麼柱國大將之類的,武將在文官的眼裡根本就沒地位可言。
而且在兩宋時期,文官集團就算是內鬥的再厲害,很多的時候也是可以讓皇帝低頭、退讓的。
但是在經歷了元朝時,文官的地位就直線下降了。到了大明後更是不堪,當今天子將文官視作普通吏員,沒有什麼優待不說,還經常打壓。文官們動不動可能就被殺頭、抄家,所以現在很多的世家子弟不願意當官。
文官們的地位低,工作的環境差,但是依然不影響很多人還是想要往朝堂上爬。官本位的思想在這呢,當然也不排除有些人確實是想要做些事情,青史留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其實還有不少文官還在試圖努力的掙扎,想要為了士林的名聲,或者是為了自己的抱負。責任感也有的,畢竟當今天子不厚待儒家,太孫也展現出來了這樣的趨勢。
早起的朱雄英在練瓊瓊的伺候下洗漱結束,然後和大朱碰頭,一起去上朝。
大朱心情不錯,對朱雄英說道,“今日你先不要開口,看看你皇爺爺,他那邊有指示你再開口。也不要和那些文臣一下將事情弄僵,稍微留點餘地,給他們些難堪就好。”
朱雄英乖乖點頭,他有了被當槍使的覺悟,這就是他上朝的重要原因。
那些文臣們如果知道這些,肯定要覺得失去了全部的希望。皇帝不厚待儒家,太孫看起來也對儒家不是特別親近。本來覺得有些希望的太子,實際上骨子裡也是不信任儒家的。
不能說天塌了,但是那些讀書人如果知道是這麼個情況,就算不崩潰的話,也會覺得他們以後的抱負很難施展。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當今天子的權威太盛。好在皇帝不再是春秋鼎盛,說不定熬個幾年就可以改朝換代。但是現在再看看呢,說不定太子登基後也是差不多的情況,當今太子的手腕也是讓不少文臣心驚膽戰的。
大朱一副儒雅的樣子,站在文臣班首。朱雄英看了看,本來是站在大朱身後的,可是又挪動了位置站在了武將那一班的首位。
大朱‘不悅’的瞪了一眼朱雄英,御史們記下來這些。也只是記下來而已,他們期待的太子呵斥太孫的情景沒有發生,太孫這樣有點不遵禮法的行為他們也不好挑刺。
到了奉天殿,大朱自然的開始主持朝政,老朱只是坐在龍椅,很多的時候朱雄英覺得老朱就是一個傀儡皇帝。很多的事情,其實都是按照大朱的意思來辦。
就在這個時候,禮部尚書任亨泰出班了。這是洪武二十一年狀元,母親是色目人,妻子是蒙古人,才華確實不錯。
“陛下,《漢書》有云,養士之大者,莫大虖太學;太學者,賢士之所關也,教化之本原也。”任亨泰開口,對老朱說道,“制定學官考課法,頗為急功近利、失了讀書的本義。”
翰林學士劉三吾也出班了,“陛下,考課法非取才之道,讀書人當修身養性。朝廷招賢納士,也不該是憑當庭對話或一篇文章來評定,這樣有失偏頗。《禮記》曰,故禮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於未形。如今考課法一旦施行,這州、各府,必然只教做文章的讀書人,失了本義。”
這個七十八歲的老頭是很有才華的,算得上是經明行修,練達時務之士,這是元朝遺臣和宿儒。就算是老朱,也常向他請教治國安民之道、選賢任能之策,並委以刊定典章禮制以及取士之法的重任,
朝堂上不少文臣在這個時候也紛紛出班,看起來是在爭論考課法的事情,覺得對州、府、縣的壓力太大,會讓一些讀書人失了體面。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