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第2/4 頁)
,對於漢武帝的支援,應該是最為真心的。
公元前 135 年的五月,對於漢武帝劉徹而言,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時刻。竇太后的離世,徹底改變了整個政治格局。
竇太后,這位在漢室宮廷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人物,其影響力在過往的歲月裡,始終對劉徹的執政形成了一定的制約。她秉持著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權力意識,使得劉徹在諸多決策上,不得不謹慎行事,難以完全施展自己的治國抱負。
在竇太后生前,劉徹的一些改革主張和政策推行,往往受到重重阻礙。例如,在軍事戰略上,劉徹渴望積極對外征戰,拓展大漢疆土,但竇太后主張的是保守的防禦策略,這讓劉徹的軍事雄心難以迅速實現。
然而,隨著竇太后的去世,劉徹終於得以擺脫這一束縛,完全掌控了朝政大權。這意味著他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構想,大刀闊斧地推行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他開始大力整頓朝綱,選拔賢能之士,加強中央集權。
此時,隨著兒子徹底的掌權。王娡多年以來,在竇太皇太后面前的隱忍和退讓,也終於畫上了句號。她和她所代表的外戚勢力,也正式超過竇氏一族,成為了最強大外戚集團。
竇太皇太后去世後,劉徹藉口許昌和莊青翟,因辦理喪事不力,果斷地將二人罷免,由此展現出其雷厲風行的執政手段和不容置疑的權威。
緊接著,劉徹起用了自己的舅舅田蚡,擔任丞相,大司農韓安國出任御史大夫。在起初的一段時間裡,劉徹對田蚡幾乎是言聽計從。
田蚡憑藉著這份信任,權勢日益膨脹,專橫跋扈到了極致,甚至出現了“權移主上”的局面。例如,在官員任免方面,田蚡肆意安插親信,大肆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使得朝堂之上的權力天平逐漸向他傾斜。
然而,劉徹畢竟是一代雄主,他很快察覺到了田蚡的越界之舉。透過一系列的暗示和敲打,劉徹讓田蚡有所收斂,不敢再像之前那般肆意妄為。
與此同時,劉徹對於竇氏勢力,則日益疏遠。竇氏曾經在朝廷中擁有深厚的根基和龐大的勢力,但隨著劉徹權力的鞏固和政治策略的轉變,竇氏逐漸失去了往昔的榮光。
終於,公元前 131 年,借灌夫罵座這一事件,劉徹處死了竇嬰。這一舉措,徹底宣告了竇氏勢力的衰落。而不久之後,田蚡也離世。
原來,灌夫罵座這一事件,發生在元光四年的夏日,田蚡風光無限地迎娶了燕王的女兒為夫人。王娡特意下詔,要求眾多列侯以及宗室成員紛紛前往道賀,以彰顯此次聯姻的隆重。
那盛大的酒席之上,本應是一片歡樂祥和之景,然而灌夫卻與田蚡,起了激烈的衝突。起因或許只是微不足道的言語碰撞,又或許是長久以來矛盾的積累。總之,這場衝突瞬間打破了表面的平靜。灌夫的衝動之舉,讓田蚡大為惱怒,遂將其扣押。
竇嬰,這位重情重義之人,為了拯救灌夫,毅然上書武帝。武帝深知此事的複雜性,決定讓竇嬰和田蚡當廷申辯,以辨明是非曲直。
王娡對此事極為關注,派人小心翼翼地探聽訊息。當得知事態的發展不如她意時,她滿心憤怒,開始絕食,並不斷埋怨武帝,認為武帝處理不當,未能順從她的心意。
後來,在元光五年的十月,灌夫及其家屬全被定罪,這一判決猶如一道沉重的枷鎖,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十二月,竇嬰更是被棄市於渭城,結局令人唏噓。
漢武帝自從竇嬰、灌夫的事發生以後,內心雖對田蚡的種種舉動,深感不滿,但礙於太后的情面,只能選擇容忍。畢竟太后在宮廷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漢武帝不得不考慮其感受。
元光六年,田蚡在看似榮華富貴的生活中病逝。然而,命運的車輪並未停止轉動。後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