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竇漪房(二)人生劇變(第2/4 頁)
一個稚嫩的孩童,或許尚不明白這一封號,所承載的沉重責任和使命。但命運的齒輪已然開始轉動,他就這樣懵懵懂懂地踏上了代王之路。
要知道,這代國諸侯王劉恆,雖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但是,因為劉恆的母親出身低微,劉恆就不是很受劉邦的寵愛。所以,代國在那個時代,除了地理位置偏遠,環境也是非常的糟糕的。在西漢劉姓諸侯王中,屬於妥妥的冷灶。
也正是因為劉恆和他所代表的代國,地位比較低。因而,在呂后清洗劉氏皇族的時候,身為代國諸侯王的劉恆,逃過了一劫。
此時,被送往代國的竇漪房,內心的失望度可想而知。這就好比,她從郊區被選拔進入了掖庭,而後又被送往了更遠的山區。我想,這個時候,在竇漪房的內心裡,可能是絕望的。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她,只能任人擺佈,前往代國。
不過,隨行的路上,竇漪房並不孤單。因為,這次受詔前往代國的宮女,並非只有竇漪房一人,形單影隻,還有另外四人,與她一同踏上了這未知的旅程。
然而,當她們到達代國之後,命運的軌跡,卻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轉折。代王劉恆在眾多宮女之中,唯獨對竇漪房青睞有加,給予了她無盡的寵幸。
在劉恆的恩寵之中,竇漪房很快迎來了新生命的降臨,為劉恆誕下了一位可愛的女兒,劉恆為其取名劉嫖。
時光流轉,到了孝惠帝七年(公元前 188 年),竇漪房再次為劉恆帶來了喜悅,生下了一個男孩,劉恆滿懷期待地為其取名劉啟。此後,竇漪房又孕育了一子,名為劉武。
就在這同一時期,劉恆的王后,也先後為他生下了四子。本應是家族興旺、子嗣繁榮的美好景象,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代王王后和她所生的四位王子,卻遭遇了離奇的命運,竟早早地離開了人世。
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給代國的宮廷,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陰霾。面對如此令人痛心的局面,劉恆卻沒有選擇復立王后,箇中緣由令人揣測不已。
代王王后和四位王子的早逝,或許與當時宮廷內部複雜的權力鬥爭和明爭暗鬥,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在那個封建王朝的宮廷中,各方勢力相互角逐,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可是,不管這些宮廷鬥爭的原因是什麼。不可否認的是,竇漪房在其中存活了下來,並且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享受著劉恆的寵愛,又有子女傍身。可以說,雖然在身份的名位之上,竇漪房還是十分的低微。可是,在此時的代國的皇宮,竇漪房的實際地位,已然不可同日而語了。
公元前 180 年,那是一個註定被載入史冊的年份,太后呂雉,在這一年與世長辭。她的離去,如同在平靜的湖面,投下了一塊巨石,瞬間激起了千層浪,使得漢朝的政治局勢,陷入了一片動盪與迷茫之中。
就在這風雲變幻的關鍵時刻,群臣經過深思熟慮與激烈的討論,一致擁護代王劉恆,回京即位。劉恆以其仁厚的品德,睿智的頭腦和在代國積累的豐富治理經驗,贏得了群臣的信任與支援,最終登上了皇位,成為了後世所稱的漢文帝。
對於劉恆能夠問鼎皇位,後世的許多人普遍的觀點就是。在幾個合法合理的繼承人中,劉恆的勢力最弱小,方便各個陣營之間的勢力平衡。所以,劉恆幸運的得到了皇位。
而作為劉恆的姬妾,出身低微的竇漪房,也是佔盡了勢力弱小的這陣東風。讓她不僅在代國立足,還順帶著跟著劉恆進入了中樞。而在那些掌握大權的權臣眼中,既然推選的皇帝是勢力弱小的劉恆,自然接替劉恆的人,也一定要是一個相對弱勢的勢力。
因此,在漢文帝即位數月之後,朝局尚未完全穩定,然而關乎國家未來的重要議題,已然擺在了面前。太常懷著莊重而嚴肅的心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