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第1/2 頁)
賀連道:「李大人就這麼走了,果然是醉心音律而不聞人間事的一介仙官,也難怪崔丞要勞心勞神。」
鼓聲再度響起,一名身材精瘦的瘸腿的樂正手握一卷厚厚的竹簡,拄著柺杖走上了檯面。他目光如炬,僅僅掃周圍一眼,所有的樂工都低垂腦袋,不敢抬眼。
葉奴便聽旁邊說,此人致力於雅樂,曾和至尊一同制定大咸、大韶、大漢、大夏四曲,是傳言中閉著眼能彈奏所有絲類樂器,還做過軍中凱伎的名家韓昌君。
韓昌君揮起寬大的袖子,「嘩」一聲排開竹簡,宣念道:「金類,編鐘二人,從師李方,名張乙、崔元……絲類,琵琶八十人,從師韓昌君,名賀連……」
每念過一個名字,葉奴的心都要撲通撲通跳五六下,賀連倒是無事一身輕,隨隨便便打了一個呵欠,巧的是,剛打完,場上清晰地響起了一個名字,蘇安。
不幸言中,兩個人,一個在頭一個在尾,全都被排進了韓昌君的琵琶樂班中。賀連沒好氣道:「我才不願與你小豎同流合汙!」葉奴長籲一口氣,笑得很開心。
一炷香過後,韓昌君手中的竹簡已經拖在地上,像一掛流淌著金水的瀑布。院中每個角落都聽得到他的聲音,這聲音如泉,非但沒有嘶啞,反而愈發雄渾。
就這樣,葉奴聽過一場人生大戲。數月之前,他還在韶州教坊裡彈著嶺南各類不知名的民俗小曲,現如今,卻又要跟著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重學琵琶。
下晌,各樂班子弟行拜師的禮儀。賀連因家裡賣的是天竺的香料,特立獨行要參拜拈花一笑的摩訶迦葉佛像,別家少年郎有一心向道的,掛起太上神像。
韓昌君跽坐打盹,又過了一炷香才悠悠地開口,寂住胡鬧:「都說聖上修道,可聖上也在東都洛陽鑿建佛像,所以人各有其信,這沒什麼,某隻說三條鐵律。」
其一,不得私自進入朝中官員府中或其他官署衙門進行演奏;其二,不得在皇城之外賣藝或收授生徒;其三,不得與良戶或官戶女子通姦。
直到這時,葉奴側過臉,才發現賀連的眼眶是紅的。葉奴道:「你怎麼哭了?」賀連道:「沒哭。」葉奴笑了笑:「我家比你還遠呢。」賀連甩開袖子:「你懂什麼滋味!」
賀家業大,庶子因受長房排擠,十個裡八個都被送去官宦或宮廷中為侍,混得好就算是一條後路,混得庸了,也不必再牽掛。自賀連入太樂署,除了韶孃的僕人老六會時不時偷給他送錢,賀府,就像一方禁地,從未對他敞開過門。
周圍的子弟全看過來,賀連蹲在地上,把臉埋在膝蓋中。葉奴想了一想,貼近賀連的耳朵:「別怕,你學著我做。」
語罷,葉奴挺身一跪,膝行至韓昌君的面前,猛的一頓磕頭,磕得額頭上血糊糊的:「師父在上,弟子今日一拜,餘生砍手指斷骨,全聽憑您的一句話。」
韓昌君握過身邊的柺杖,抬起葉奴的臉,朗聲笑道:「這口氣,勁頭足。」賀連見此,倒回眼淚,一改往日的驕奢,也跟著俯首磕頭,認下了此樁師生恩情。
對於長役樂伎而言,認師分班只是一個開端,而秋院的一個鋪位往往才是其一生的歸宿,是日,葉奴終於有了這樣一個鋪位,還有了用於出入皇城的魚符。
去春院搬鋪蓋時,花瓣落了一地,幾位僕從揮著掃帚,嘩嘩地清理門面。葉奴進門,正巧就碰見顧越一個人在喝酒,那酒是透明的,聞起來濃鬱嗆人。
第5章 秋院
葉奴一邊收拾東西,一邊問道:「這是什麼酒?」顧越道:「這叫乾和……誒,你額頭怎麼回事?」葉奴道:「不小心磕碰的,不打緊。」
顧越又仔細地打量過一眼,站起來到櫃子旁,七翻八找,找出一個小盒子:「喏,隔壁張郎配的偏方,用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