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頁(第1/2 頁)
顧越神色平靜。蘇安飄身往前走,道:「我決定與你南下,也不只是因為貪戀你那三十件納採禮,還因為,我答應過南不嫌,要讓五絃牽曲之藝傳至南地。」
顧越道:「你想好,此去江南,我大概永遠不能被調回長安。」蘇安道:「我明白,只是覺得,你也該提醒裴郎一聲,讓他別涉黨爭那麼深。」顧越道:「阿蘇,這點你錯了。你不明白。」蘇安笑道:「好吧,那我就不明白,我是樂人。」
有時,蘇安覺得顧越憂慮太遠,以至於明明太平盛世,卻活得和屈子一般。所幸,他眼中的顧越依是在龍門山逆風起鳶的嬌子,絕不逆來順受,更不會跳江。
「十八,我能不能提前問問……」蘇安忍不住道,「第三十件禮,是什麼?」
「不行。」「我送你的玉,怎麼到現在還沒見你佩戴,不該是送了曹公子?」「說到這,你還沒跟我解釋,為何妙運會在南不嫌的手中發過聲?」「他有本事。」
……
狩獵結束之時,正好,也是官考完畢之日,天下十五道氛圍肅然,各歸其職。
此次考功分第規則之嚴苛,前所未見,如是在凜冬到來之前敲響的洪亮鐘音,上至封疆大員,三品國公府,下至九流雜色,天下百姓人家,無不為之清醒。
御史中丞張昌甫兼南選使;刺史李彬遷江南道採訪使;遊桓之拜御史大夫。
與此同時,顧越行牒文請年後出江州刺史,實為明升暗貶,無甚妨害,透過。
吏治有成,制度得以確立。
然而不久,長安降下了一場霜雪。
都說李林甫是神鬼手段,不知從何處得到蔚州刺史王元琰貪汙受賄的證據,並以其夫人是嚴凌的前妻為由,彈劾嚴凌徇私舞弊,有損德行,不適於組織考試。
十一月初,嚴凌貶洛州刺史。
中書門下張九齡與裴耀卿二人,因力保嚴凌,觸怒李隆基,雙雙被罷去知政事銜,又,因作風不變,依然阻止李林甫所薦牛仙客封官進爵,再度開罪聖顏。
十一月底,張九齡貶荊州長史,李林甫授為中書令兼集賢殿大學士、修國史。
一陣滔天大浪從皇城的承天門大街自北向南席捲而去,天昏地暗,波及無數。
是夜,平康霜雪皚皚,牡丹坊小小的院落裡,一個肩披汗巾的小廝急匆匆跑進院中,手裡拿著抄紙,口吐連珠白氣,喊道:「少東家,吏部東堂的訊息來了。」
「知道了。」蘇安立在堂下,答得很鎮靜,「去回顧郎,我這裡,一切都好。」
此刻,顧府的書房燈火通明。
一層層波紋熱浪,從炭火盆的邊緣泛出。窗外,冷風拍打長青葉,呼哧作響。
顧越踩在圓凳,一本一本把書從架子挪下來,季雲、谷伯二人,坐在氈上。
「皆知,本次科舉及考功改制,張閣老和裴閣老就像雙翠鳥,犧牲自己的羽毛,方才護住朝廷最後的一批良木。」顧越背對著二人,繼續翻看整理,「然而,某些官吏,見風向要轉,急忙另尋庇護,反倒不自謙,還以為佔了便宜。」
「啪」一聲巨響。
一聲巨響,成卷《論語》丟在桌案。
季雲的雙睫一顫,頓見竹簡全成散片。谷伯安然端坐,沒有吱聲。季雲連忙捲起袖子,收拾著掉在地面的金玉良言。
「季長亭,我說的是你。」
季雲一頓。
顧越語氣冰涼:「他們如何獲悉蔚州王刺史貪汙,你以為,天下無人知曉。」季雲丟開手中竹片,眼眶泛紅:「人要圖存,總得尋道。」顧越道:「我只問,是不是你。」季雲回道:「大勢所趨,非我一人之過。」顧越道:「好,既然如此,這就不是我勉強你,而是你自己選的道路,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