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遺孤(第2/3 頁)
,山上建築群主要分山腳、山腰、山頂三部分。
其中入門弟子居住在山腳,山腰是修士、大修士們修行的地方,教御及真人們則在山頂清修。
後山是藏劍池及飛玄洞所在,乃是“自在宮”禁地。
前者存有“自在宮”數千年所藏各類神兵利器,後者則是專供宮內頂級高手飛昇參修之處,歷來非“太清赤天境”第九重不得入內。
前山山頂最高處有一正殿,兩偏殿,兩側殿,正殿名為“大赤天殿”兩偏殿一為“清微天殿”一為“禹餘天殿”。
三殿之名下對應《太乙三天訣》三大境界,上對應道宗三清祖師居所。
其中“大赤天殿”用來供奉三清,舉行祭祀及宮內重大事物等慶典之用,“清微天殿”則用以招待各大宗門的重要人物來訪,“禹餘天殿”則是真人、教御處理日常宮內事物之所。
三大殿坐北朝南,四平八穩。
東西兩側各有偏殿一座,東側“三洞殿”乃是“自在宮”丹房,宮內各種靈丹妙藥,天材地寶十有八九皆存於此。
西側“道德殿”則是書庫,“自在宮”各類藏書、諸般雜學、包括《太乙三天訣》微天、禹天兩境也收錄在“道德殿”中。
至於《太乙三天訣》最高境界的赤天境則是存放於正殿“大赤天殿”中。
對自在宮來說,任何一名弟子突破上清禹天境限制,都是宮內一等一的大事。
那意味著該弟子修為、潛力凌駕教御甚至首尊之上,極有可能位真人之列,自然也就有資格開“大赤天殿”請出赤天心訣。
此刻縹緲峰頂“自在宮”偏殿“清微天殿”中,五位清字輩真人皆端坐殿內。
上位首座端坐一人,身穿道袍、頭挽混元髻、面白無鬚,望似五十上下年紀,仙風道骨、氣質出塵盡顯得道高人風範。
此人正是已多年不理俗世,一心潛修的掌教清閒真人。
如此排場為的自然是“大覺寺”眾僧,此次為了蜀地災情“大覺寺”四大神僧一次性出動了三位,只餘法善大師一位留守。
四大神僧雖是同輩師兄弟,佛法修為也彼此相若,但要說起名聲威望,法空禪師絕對當得四神僧之首。
此次法空禪師親至,清閒真人自然也要出面相迎。
若是平日裡三位神僧法駕“自在宮”,除了掌教、真人、教御一個不能少之外,門外大修士級別的至少也要列個幾排,方能即顯“自在宮”聲勢又顯對“大覺寺”神僧的重視。
奈何天災妖禍,自在宮連普通門下弟子都派了出去,哪還有心思講排場。
殿中幾位真人正自喝茶閒聊,主位端坐的清閒真人突然微微一笑朗聲道:“幾位大師遠道而來,貧道清閒攜幾位師弟與清微天殿恭候諸位聖僧法駕。”
清閒真人話音剛落,一聲佛號自山下傳來,那麼遠的距離聽來既不高亢也不雄渾,普普通通彷彿說話之人就在眼前。
“真人過謙,貧僧法空,攜法相、法淨兩位師弟見過清閒真人。”
聲音由遠及近,佛號起時人還在山腳,當最後一個字說完,三位神僧已經立足清微天殿殿門之外。
左首一人肥頭大耳、坦胸凸肚、寬鼻厚唇一直眯著眼笑呵呵的,活脫脫一副彌勒相貌,讓人一見便新生好感,正是四神僧中的法淨禪師。
右首法相與法淨正好相反,身材壯碩、面板黝黑、怒目圓睜、滿臉絡腮鬍,恰似佛門伏魔羅漢。
而居中的法空禪師身形樣貌皆普通至極,看起來垂垂老矣,無須長眉,慈眉善目。
如若不知其身份看起來如同村中老叟一般,端看面向實難想象此人居然位居“大覺寺”四大神僧之首。
見得三神僧臨門,殿中五位真人立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