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生活散記(3)(第3/8 頁)
是速生的,你看這裡的空心菜幾乎就是擠起來的,還不等開大葉就到了餐桌,哪裡有內地那樣的藤空心菜,因品種是速生的,生長時間短,還不及出味就上餐桌,要有味只能藉助各種作料,否則只能味同嚼蠟。
現在到了宜春,離生活了幾十年的上高,也就是百十公里路,在氣候和生活習慣上談不上有多大不同。這些吃食沒有什麼區別。因現在交通方便,這全國各地的菜都可能出現在櫃檯,就是本地有的,只要外地的比本地的便宜,都可能本地外地的同時出現。
當然外地的不是不好,但多不合口味是事實,一是外地的都是批次進來,起碼也就是批次生產,而批次就意味著專業生產,就有人專門去鑽研怎麼投入少而產出大,在競爭中處在優勢,所以在品種方法上很會下功夫,至於口感吃味關注就相對要少。而本地這散戶種這三五十斤菜,這些品種方法投入就少多了,去年是這樣,今年也差不多,所以還是那個味。二是我們的口感是逐步形成的,也不容易改變,所以像我們這樣吃粗菜淡飯一輩子的人,偶爾去山珍海味一餐,可能新奇新鮮,但多有幾次,可能想的還是自家的青菜蘿蔔,這就是習慣使然。
當然習慣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能滿足就滿足吧,實在不行,也會跟上形勢,日子總要過。
2019.8.18
宜春生活散記·開門請當心
易中生
“開門請當心”是乘坐宜春公交時常聽到的一句提示語,既是告誡,也是起著免責的作用。可聽到這裡的時候,總覺得還有一隻鞋子沒有落地的感覺,很多城市的公交還有後一句,“下車請走好”,這是一句祝福語,聽後使人暖和,體現的是人性。但坐過多路公交後就是沒有聽到,是到站播報覺得沒有必要呢,還是另有隱情?從我觀察,覺得後面這種情況更可能實在一些。
如果是一個外地剛到宜春的人,下車後就會很茫然,有的有站臺,可看到的是大幅與公交沒有任何關聯的廣告,公交線路牌不知道到哪裡去找,就是找到了,也沒有提示自己所處的街道,更不能說清楚自己所處的位置。沒有站臺只有一塊牌子的就更不用說了,這樣候車的地方,如果一旦碰到下雨,還能下車走好嗎?
走出幾步,總能看到施工的地方,本來你施你的工,我走我的路,但不是這樣,施工的圍牆把人行道全部圍進去,你只好走向馬路中間,走到馬路中間是什麼後果用腳都可以想出來。而宜春這司機都是趕路性的,很多地方是車讓人,這裡看到車像老虎一樣衝過來,不得不站在馬路中間等著他們通行,特別是那泥頭工程車,真是不怒而威,只能遠遠地站著,還要不停地左右兩邊看著,這怎麼都不容易走好。
就是在城中心行人來往稠密的地方走好也很不容易。這個地方共享單車比較少,但摩托電動車就不能說少了,通暢一些的地方這些車都靠著馬路放,正好佔據著行道樹的樹蔭,一旦太陽大或下雨天,你就只能看到這樣一個好去處而嘆息。而很多時候是橫七豎八地亂放,你只好像走迷宮,不過還是可以走通,危險談不上,但與走好還是差一大截。
這些不能走好的情況本來很好治理,公交站臺,做到全城區統一,多為乘車人考慮一些,這點錢值得花,估計也不缺這幾個錢,這是一個城市的形象。建築施工,你要施工別人也不好干涉,起碼不要妨礙別人,實在地盤有限,也應該放別人一條生路,空出只能一個人行走也應該,總不能把所有行人都趕到馬路中間去。這車讓人,現在應該是常識了,只是這常識有人不遵守而得到好處沒有人懲罰他,所以現在有的司機就肆無忌憚,如果按交通法規,扣分罰款伺候,估計就會老實多了。這亂停亂放,是固症,記得早年在縣城就有人開著執法車在主要街道巡查,一旦發現亂停亂放,直接搬上車,通知到停車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