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客家人(第2/2 頁)
逃難生活,好不容易有了個棲身之所,族人們格外珍惜!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不受野獸,強盜的侵擾,特意在山坳口建了高五米的柵欄。
這李家坳自給自足,他們開荒種田,也組織打獵隊伍,跟著當地山民一起進山打獵。
這山地,都是當地山民的,所以李家坳的族人們進山打獵,自然也需要當地山民首肯的。
好在當地民風淳樸,山民們感慨世道紛亂,對於避難至此的中原人,也是相當慷慨!
只是這一下多了這許多人口,而獵物就那麼多,中原人來這之前,這山上的獵物還比較富餘,李家兩百多人口一來,這山上的獵物也就變得緊缺起來。
所以,當地山民以往是十天進山一次的打獵,如今也是變成了一月進山一次。而且必須與當地山民同去。
打獵所得的獵物,就會按照各家在村裡的貢獻,各家分配。像李皓峰的父親李泓毅,繼承了李元常的衣缽,是李家坳最好的打鐵匠。李泓毅打造的農具,在汀州府很受歡迎,給家族帶來很大的收益。自然,在李家坳的地位也很高。
忽然……
“鐺,鐺,鐺,鐺……”
山坳口的鐘聲急促的響了起來,同時還伴隨著馬嘶聲,馬蹄聲陣陣傳來。
王春蘭臉色一變:“難道是強盜來劫掠了?”
“難道是強盜來劫掠了?”王春蘭臉色一變,立即將李皓峰系在背上,而後隨手抄起家裡的一柄長柄鐮刀,朝山坳口奔去。
整個李家坳,無論是壯漢,老頭,還是婦女們,都握著長矛,弓箭,長柄鐮刀朝外衝。
“強盜?”李皓峰內心一驚。
“皓峰別怕,沒事的!”王春蘭在朝外奔跑的同時,還不忘安慰著背上的兒子。
很快,王春蘭和族人們就來到山坳口最大的曬穀場。這曬穀場,目測長寬得有二百米。農忙時曬穀子,糧食,農閒時供族人們在這練武。
此時,曬穀場已經聚集了兩百多人,男女老少,每人手上都握著一柄長柄的兵器,以長矛居多,也有不少人握著像王春蘭一樣的長柄鐮刀,和弓箭。
在長達十多年時間,漫漫的徒步跋涉,沒有現代的衛星導航,沒有代步工具,甚至很多地方,都沒有路!族人們遇山開路,遇水造橋,路遇猛獸無數,仇人追殺數十次,強盜劫匪更是家常便飯!
十多年的南遷途中,族人們一直在尋找新的棲息之地,直到來到了汀州府,才真正安定下來了。
為保衛家園,李家坳的族人們,可是人人習武,漫漫的南遷路上,也留下了無數族人的生命,現如今,龐大的家族,也僅剩下這兩百多人口。
戰鬥,和鮮血,最容易激發人的潛能,和提升人的戰鬥力。所以別看李家族人不多,但論戰鬥力,那可是相當強悍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