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周長青(第2/3 頁)
“你是周家灣的周長青吧,我也不是什麼大人,叫我劉幹事就好,你們在坐的十幾個村子,就是我負責的。”
年輕人聽到周長青要說實情,就知道是想推脫,可也沒有生氣的意思,而是再自我介紹一下身份後,笑著問道。
“有什麼實際情況,你們都可以說出來,能解決的我會盡量協調解決。”
周長青見這個小劉幹事說話還是和顏悅色的,將心一橫,大著膽子說道。
“劉,劉幹事,開墾田地我們村民是想的,只是就我們這幾十名青壯,平日裡除了忙於田地裡的農活外,就開墾不了多少。再去挖河道的話,就怕是餘力不足而誤了大人的大事。”
“還有,開墾出來的田地,是交給官府還是由我周家灣耕種?挖了河道,這個賦稅是不是可以減免一些?”
周長青也是豁出去了,跟劉幹事討價還價起來。因為按劉幹事佈置的任務和完工時間,自家村子裡五十多人都撲在工地上後,肯定會耽誤了農活,那今冬明春的日子可就難熬了。
在全村人的生計大事面前,周長青只好當這個出頭鳥,他看出來了,在座的其他人也有這樣的心思。只因這次的攤派下來的勞役太過沉重,比南漢官府往年的要重上太多,村子裡實在是承受不起。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哎約,這事怪我,對不起,是我沒有說清楚。”
本以為劉幹事聽了後會黑下臉來威脅一番,周長青說完也不敢直視他,低著頭靜等劉幹事的怒火。卻聽得“吧”的一聲,只見這劉幹事拍了拍額頭後,先是自我檢討起來。
“大家別誤會,我將政務院的政策跟大家說清楚一些。剛才是我太心急了,以為大家都明白政務院的政策的。”
小劉幹事名叫劉偉,今年才剛剛滿十八歲,父母都在陸記的工廠做工。因是陸記的雙職工子弟,三年前本想出來做工的,可因年紀還沒到十六歲達不到陸記的用工條件,便先在陸記的學校上學,後因成績在同齡中算是優秀的,被保送到剛剛創辦的行政學院進一步深造。
今年兩府行事後,他們這一批學生被提前畢業,充實到各個基層崗位中。劉偉這次是自動請纓到林州來的,現在是林州議政廳農業局的一名科級幹事,算是局裡面年輕人中的優秀人才。
在劉偉的介紹中,在場的十多名村中主事人才明白,這些開墾出來的田地,產權將歸官府所有,再由官府出租給當地的村民耕種。
開墾田地,官府將按勞給出工錢,而且官府還會統一安排蒸汽機農機從事主要的開墾工作,村民們只是配合勞作,效率會較以往的人力開墾高上數十倍。
至於周長青將疏浚河道的事情當成了以往的勞役,劉偉也做出瞭解釋,官府也要按勞付酬的。只是因為上面給的期限太緊,各村必須要全力配合。
而且,劉偉還將官府的按勞付酬標準當場公佈出來。從這些標準來看,只要一名青壯勞力出工,一家人的生計就不用發愁,比從田地地刨食還要合算,收入會高上許多。
這樣的好事,可謂是從來沒有。為了讓他人相信,劉偉還將去年永陵永明兩府的政策和具體的按勞計酬辦法都舉例說明,並表示若有任何的折扣,都可以去找他,或向上一級的部門反映。
周長青是帶著疑慮回到周家灣的,召集起村民們商討此事時,也有很多的村民表示不相信,官府攤派勞役,哪有付工錢的先例?後來有幾家村民出來說道,聽逃到永明府的人捎信回來提及,事情確實是這樣。
等在官府的組織下開始開墾田地,村民們第一次拿到了官府的工錢時,所有人的疑慮才煙消雲散。
周長青心思比較活絡,跟小劉幹事打了幾次交道後,從他的口中偶爾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