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我來飛(第2/2 頁)
在高空飛行,終於不用那增壓頭盔了,重新戴上自己的飛行帽,看起來似乎退回了一個時代。
不知道怎的,秦風又想起了那架幻影2000,人家飛行員戴的頭盔,看起來真不錯啊。
跨進座艙,熟練地進行飛行前的準備,接通各個電路,啟動發動機,很快,戰機就滑跑,起飛。
這一個起飛,又讓秦風想起了幻影2000,人家那樣的大迎角起飛才夠爽啊。
秦風不知道,自己已經中了幻影2000的毒了,不飛一次,這毒是無藥可解啊。
“006報告,飛機正常,正在前往預定空域。”秦風在無線電裡面呼叫道。
“塔臺收到,注意,第一次試飛,速度要一點點地加。”
“明白。”
殲很快就飛到了目標上空,秦風推動操作杆,戰機慢慢地降低高度,這個時候,他必須要小心翼翼了。
高度表在慢慢地降低,他的眼睛的餘光不時地掃過儀表盤,那裡有兩個高度表。
沒錯,就是這麼繁瑣,不僅僅是戰鬥機,任何飛機都會裝有兩種高度表。
如果沒有高度表,那飛行員只能是靠肉眼來估計出飛機與地面的距離,這樣得出的結論很不準確。而且當光線不好或飛機飛得很高時,用目測高度就根本不可能。
這樣,飛機就必須要有高度表。
而首先製造出來的就是氣壓式高度表。
高度越高,大氣壓力越根據這個大氣壓力變化與高度相關的原理,就可以製造出飛機高度表,它其實就是一個氣壓表,但錶盤上顯示出的數字卻是經過換算出來的高度,這就方便於飛行員的使用了。
但是,這種高度表有一個缺陷,就是精度相當低。看它轉一圈,能指到兩萬多米,一個格子就是一千米,一千米的精度以下,幾乎就是估摸著來了。
在高空飛行,也倒無所謂,但是,如果這次超低空大表速的試飛,靠它絕對是不行的,所以,秦風這飛下來,開始看的是氣壓式高度表,等到高度表的指標在一千米以下的時候,就開始看另一旁的無線電高度表了。
這個無線電高度表的原理也很簡單,是利用無線電波反射的原理工作的。發射機經發射天線向地面發射無線電波,兩束電波存在有時間差。這個資料乘以光速,再除以二,就是高度了。
這種測量是相當精確的了,百米級別是綽綽有餘的,像那種反艦導彈裡面的無線電高度表,都是米級的了。從本質上,和汽車的倒車雷達沒太大區別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