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4/4 頁)
易受到情感類作品的感動,而男性則偏重知識性的補充。女中學校長S1在接受訪談時笑言自己喜歡看反腐倡廉的戲和有小資情調的電視劇,喜歡反腐倡廉的戲是出於工作上的原因,而她骨子裡則有著一種濃厚的小資情緒,因此對情感類的作品情有獨鍾:“像《金粉世家》這種感情的戲,也不光是愛情的,還有親情,很感人的。”作為另一種放鬆,她也會從報紙中找到一些樂子,“有時候看看算命書”,說到這裡她笑了起來,“我訂了《大公報》,它裡面每個星期有個雜誌,配下來的,裡面會測你每週的情況,確實蠻準的,我會看生肖什麼的,看有哪些跟我符合的,”說到這裡她又笑了起來,雖然《大公報》“在香港是星期三出來,到我這裡已經要星期一了,已經過了,但我會對照一下,咦,我發現蠻像的嘛,蠻有道理的。我倒不是那種非常相信的,但會覺得不可不信,不可全信。”這個年齡的男性則相對注重更理性一些的內容,他們的閱讀或影視觀賞重在彌補自身在某些知識方面的欠缺與不足。S9說,對影視作品,他喜歡看些“古典的、歷史的,可以增加點知識,給你點東西。乾隆系列我都看了,《還珠格格》就不一定了,我喜歡有歷史背景的,像什麼《走向共和》了,還有紅軍長征,歷史題材的(東西)。”N3“倒是看書比較多,傳記方面的,比如回憶‘文革’時期的,林彪、陳伯達什麼的,這可能跟年齡有關,我們對這多少知道一些,但又不是很瞭解,就想多知道些,像30歲的人,他們可能就不清楚,也沒這興趣。比如曾國藩的傳記、《雍正皇帝》什麼的,覺得蠻有意思的,好玩,以史為鑑嘛。”與此相應的是,這個群體不大去喧鬧之處,他們經常去的公共消閒場所往往是茶館或咖啡館等相對安靜的地方或乒乓球室、游泳池等運動場館。
時尚式指時下熱門的、被視為中產生活新形態之一種的酒吧文化,這在北京、上海兩地表現得尤其明顯。酒吧文化的消費者一般可以年齡區別開來:30歲以前的人是酒吧消費的主流人群。上海的一位音樂愛好者S4因為喜歡音樂,喜歡聽歐美的流行歌曲,在30歲以前經常去那些有現場樂隊的酒吧,喜歡去聽他們演唱。他說:“酒吧分兩種,一種是比較吵鬧的,一種是安靜的。安靜的酒吧會放些柔和的音樂,這個比較適合學生或談朋友什麼的。”不過,他認為:“去酒吧本來就不是要談什麼事情,就是大家去放鬆放鬆喝喝飲料。” 即使這樣,那些“吵鬧的”酒吧“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時候就去得比較少了。”另一位受訪者S3說,酒吧“也就是節假日去去。上海的酒吧大部分都很吵,音樂很響,這個東西一定要人多才有趣,三四人的話就會嫌吵,一般是一桌,越吵越好。” 雖然“運動也是很好的放鬆”,但他們之所以喜歡去酒吧,而且覺得“越吵越好”,是因為“就是吵一吵,也很有氣氛呀。”雖“沒什麼深談的”,可這樣就會“時間過得比較快,而且比較輕鬆。不是很累的……喝酒啊,擲骰子啊,亂七八糟的,反正平時不搞的,就那時搞好了。”追求輕鬆愉快,是他們文化生活的主要目標。
旅遊、運動型
利用節假日出門旅遊與定期的運動健身正日漸成為中產階層文化生活中方興未艾的新型專案,同時它們也是中產與非中產之間差異較為明顯的所在。在旅遊在大多數非中產看來還顯得有些奢侈的時候,許多中產者已把它作為調劑平時緊張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來看待。他們認為,不管是從培養孩子的角度還是自己身心的放鬆來看,旅遊都不失為一種有效、有趣又可行的辦法。在繁忙、喧鬧的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