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頁(第1/3 頁)
在此期間,華盛頓方面也在考慮結束戰爭的方法和手段。雖然美國陸軍部主張入侵日本,空軍則堅持進行大規模的轟炸,但是也有一些人認為,只要對&ldo;無條件投降&rdo;作出&ldo;合理的解釋&rdo;,日本是會投降的,&ldo;唯一使他們猶豫不決的,是關於天皇的未來地位問題。&rdo; [ 作者註:參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美國》r&iddot;s&iddot;克萊茵(1951年版),第333-347頁。 ] 後來審訊日本高階戰犯時,得出了一種看法,認為&ldo;日本人已經處在快要投降的邊緣上,但是對帝國主義制度的廢除和天皇本人要受到戰犯待遇的驚恐,卻在支撐著他們。&rdo; [ 作者註:n&iddot;柯倫特:《史汀生部長:國家管理的的研究》,(1954年版),第224頁。 ]
正當這些意見還在醞釀的時候,原子彈的發展已經進展到幾乎即將成功的階段, [ 作者註:邱吉爾第一次提到原子彈是在1941年8月30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第3卷第730頁);而戈培爾則在1942年3月21日才提到它(《戈培爾日記》,第98頁)。 ] 1946年4月,史汀生指派了一個委員會,為他提出關於使用原子彈問題的建議。6月2日,他在‐份備忘錄中向杜魯門總統陳述了自己的觀點。他提出,如果原子彈的最後試驗和準備能夠圓滿完成的話,那麼,原子彈的使用就可以作為侵入日本的一種選擇方策。他建議,在使用原子彈之前要先發出警告,指出:&ldo;我們將對這個島國施加各種不可抗拒的力量,這種力量的使用將會使它承受不可避免的毀滅。&rdo;此外,他還私下設想:&ldo;如果加以補充,說明我們並不反對日本在現有王朝之下實行君主立憲制度,那麼,實際上就會增加日本投降的可能性。&rdo; [ 作者註:《在和平與戰爭中服役》,第368頁。 ]
7月17日,召開了波茨坦會議。同一天,史汀生向杜魯門總統報告了一個重要的訊息,說是前一天對原子彈進行的最後試驗已經絕對地成功了。於是,杜魯門和邱吉爾為了避免入侵所帶來的傷亡而決定使用原子彈。邱吉爾寫道:&ldo;現在,所有惡夢般的陰影都已經消除了,前途似乎是一片光明,一兩聲巨響就可以結束戰爭……此外,我們也不必再去要求俄國人的幫助了。&rdo; [ 作者註:《第二次世界大戰》,第6卷第552-553頁。邱吉爾說,他從來沒有想過杜魯門決定使用原子彈是不合理的。他說,在原子彈降落之前,日本已是必敗無疑了。 ]
邱吉爾錯了。因為斯退丁紐斯告訴我們說:&ldo;甚至到波茨坦會議時,在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以後,……美國軍界仍堅持要蘇聯加人遠東戰爭,在雅爾達和波茨坦兩次會議中,美國的參謀首長們特別關注日本在滿洲的軍隊。這支獨立的軍隊被認為是日本軍隊的精華……而且人們還相信,即使日本島投降了,如果俄國不捲入到戰爭中來,這支軍隊還能將戰爭拖延下去。&rdo; [ 作者註:愛德華&iddot;r&iddot;斯退丁紐斯:《羅斯福與俄國人:雅爾諾會議》(英文版1950年),第96頁。實際上,在那時&ldo;精華&rdo;也變成了&ldo;糟粕&rdo;,受過訓練的人員早已被抽調走了,而且也沒有石油。 ]
在波茨坦會議召開之前,東京與駐莫斯科大使佐滕之間的來往電信,都被華盛頓破譯出來了。 [ 作者註:在珍珠港事件之前,日本的密碼即已被破譯,在整個戰爭中都是如此。 ] 7月13日,日本外交部電告佐滕說:&ldo;在莫洛托夫前往波茨坦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