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第2/2 頁)
此期間,列寧把停戰協定變成公開宣言,在德國境內宣傳革命。在談判進行過程中,布林什維克宣傳的潮流直接衝擊著德國軍隊。成千上萬的革命傳單和一百多萬份&ldo;威爾遜總統十四點&rdo;抄本,秘密地散發到了德國軍隊中。德國的戰俘也都受到了革命思想的教育,在他們被遣返回國時,都要在&ldo;政治隔離營&rdo;接受教育。霍夫曼將軍寫道:&ldo;我們在東線上的得勝軍隊都受到了布林什維主義的腐蝕。我們甚至不敢把某些東線上的師調往西線。&rdo; [ 作者註:參見魯登道夫的:《我的戰爭回憶》,第2卷第683頁。 ]
為了及時阻止這一現象的蔓延,德軍最高司令部於1918年2月17日停止和談,開始準備向彼得格勒進攻。列寧,他深知沒有軍事實力的支援,因而不顧許多追隨者的反對,立即決定妥協。於是,3月3日在佈列斯特-裡托夫斯克簽訂了一項和平條約。對於列寧來說,談判中最重要的教訓是:如果沒有適當的武裝力量作後盾,那麼,心理戰爭即使有短暫的威力,也不過是曇花一現而已。由於接受這一教訓,他於2月23日命令托洛斯基招募一支紅軍。
根據和約條款,德軍佔領了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一部分。俄國人被迫撤出了芬蘭和烏克蘭,並把卡爾斯、阿斯特拉罕和巴統割讓給土耳其。俄國總共喪失了26的人口,27的農田,26的鐵路和3/4的煤和鐵。 [ 作者註:參見倫納德&iddot;夏皮羅著《蘇聯共產黨》,(1960年版),第186頁。 ] 損失如此慘重,致使左派社會革命黨人紛紛及離政府,接著便是農民起義,不過,都被無情地鎮壓下去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