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第2/2 頁)
只能得到小小的成功,但卻要付出很大的損失。所以,我們應該轉到敵人的側翼位置,從側翼向敵人發起進攻。&rdo; [ 作者註:引目馮&iddot;凱馬爾的《十九世紀戰略科學的發展》,(1905年英文版)。第214頁 ]
1866年,毛奇充分利用了他有權支配的五條鐵路幹線,而在擬定計劃時,還考慮到了奧國人將如何利用鐵路。1870年,他也是這樣制訂計劃的。他研究了法國的鐵路,清楚地意識到,法國肯定會把兵力集中在梅斯和斯特拉斯堡,這樣,就意味著他們會被孚日山脈隔開。根據這種判斷,毛奇制定了他的計劃,用時間來征服空間。他依賴自己部隊運動的速度,再加上充分利用通往萊茵地區的鐵路。關於這個意圖,他曾經說過:
&ldo;然而,戰爭計劃的制訂,首先要以隨時準備進攻敵人的決心為基礎,而且還要保持德國兵力的完整,以便在進行戰鬥時仍然擁有優勢兵力。至於使用何種特殊手段來完成這些計劃,需要臨時才能決定。只有向邊界前進一項,可以預先作出具體計劃。&rdo; [ 作者註:馮&iddot;毛奇元帥:《1870-1871年的法德戰爭》,(1891年英文版),第10-11頁。 ]
至於法國的計劃,那是1806年耶拿會戰計劃的翻版。不過,已是拿破崙三世代替了拿破崙一世的指揮。由於法國皇帝知道,普魯士軍隊的人數要大大地超過他的人數,所以,他決定在動員尚未完成之前就先來一次突然襲擊。這樣一個決定所帶來的損失是慘重的。法國皇帝所想像的是:法軍渡過萊茵河,向東實施突然進玫,從而迫使南日爾曼聯邦背叛普魯士,並使奧地利,大概還有義大利都來支援他。他迫使南日爾曼中立的設想一旦成功,他就可以和奧地利聯合起來,取道耶拿,向柏林進軍。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