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文明的詳細情況(第1/3 頁)
以第四~六故事為準。
它的文明標準評定為25級,巧妙地處於二級文明與三級文明之間的微妙過渡階段。
在能量掌控維度,歐可斯坦文明展現出了令人驚歎的實力。他們能夠憑藉著先進而複雜的科技手段,將本恆星系內的所有能量都納入可控範圍。
從恆星內部那洶湧澎湃、源源不斷釋放的核聚變能量,到行星間複雜而神秘的引力能,再到星際空間中瀰漫的各類輻射能,無一不在他們的掌控之中。
不僅如此,他們還擁有製造戴森球這類超級結構的頂尖技術。
戴森球,這一環繞恆星的巨型人造結構,宛如一個巨大的能量收集器,能夠高效地捕獲恆星輻射出的能量,為文明的發展提供近乎無窮無盡的能源支援。
從技術能力層面審視,歐可斯坦文明更是展現出了超越想象的強大實力。
他們早已具備了在行星間自由遷移的能力,這種遷移並非簡單的人員往來,而是涉及整個文明體系的有序轉移。
想象一下,龐大的星際艦隊穿梭於各個行星之間,將文明的火種與繁榮帶向宇宙的各個角落。
能夠實現傳送地球級別大小的行星。這意味著,他們可以透過某種強大的能量場和空間技術,打破時空的限制,將巨大的行星在不同的星系位置之間進行轉移。
在對恆星的操控上,他們更是擁有壓縮太陽級別以上恆星的恐怖能力。
透過精確控制強大的引力場和能量束,他們能夠將恆星進行壓縮,改變其物理結構和演化程序,從而獲取更為特殊的能量形式和物質資源。
此外,可控核聚變這一在眾多文明中都堪稱高階技術的領域,在歐可斯坦文明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深度的發展。
他們將核聚變產生的能量穩定地轉化為各種可用能源,驅動著整個文明的高速運轉,無論是城市的能源供應,還是星際航行的動力來源,都離不開可控核聚變技術的有力支撐。
在宇宙文明的早期發展階段,星球六核盾是至關重要的戰略防禦工具,承載著守護星球的重任。這一防禦系統專為保護星球而設計,其最顯著的特點便是能夠實現對星球的全方位無死角守護,如同為星球披上了一層堅不可摧的鎧甲。
從佈置方式來看,在星球的前後、上下、左右六個關鍵方向上,分別製造一個主裝置以及相應的安全範圍。
這個安全範圍是以直徑達2000公里的圓形核點為核心構建而成的。
這些核點就像六個堅固的堡壘,分佈在星球的周邊關鍵位置,為後續的防禦機制奠定基礎。
其保護方式主要是透過這些核點生成一個能量護盾,這個護盾如同一個巨大的保護罩,將整個星球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
護盾距離地表500公里,處於低軌道範圍,雖看似距離星球表面較近,但卻足以抵禦來自宇宙空間的諸多威脅。就防禦力而言,它能夠成功抵擋十幾個百公里級別的小行星的撞擊。
在宇宙中,小行星撞擊是常見的威脅,百公里級別的小行星撞擊威力巨大,然而星球六核盾憑藉其獨特的能量轉化與分散機制,能夠將小行星撞擊的衝擊力逐一化解,守護星球的安全。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科技的飛速發展,星球六核盾經歷了高強度的升級改造,如今的它與早期相比,保護效果已然不可同日而語,完全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維度。
在佈置方式上,雖然依舊是在星球的前後上下左右六個方向製造主裝置及安全範圍,但此時的安全範圍直徑已經大幅縮小十倍,僅有200公里。
別小看這直徑的縮小,這背後是精密科技與高效能量運用的體現,意味著在更小的空間內整合了更強大的防禦能力。
在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