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五章 良心,我們一定要講良心(第2/4 頁)
。
都是一夥的。
還是朱元章的屠刀效果更好。
“這個人,我在意他,恰恰就是因為他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啊!”
楊豐笑著說道。
的確,黃子澄齊泰方孝孺,得一人可失天下,有這樣的人來充當儒生們的旗幟,那想不自尋死路都難。
說話間他們的馬車在聚寶門停下,楊豐拿起身旁一卷紙,然後開啟車門走了出去,小公主則拎起旁邊的漿湖桶跟著,兩人在這座最繁華的城門最繁華的時間段,在進出的無數行人矚目中,一起走到了第一道甕城的城門旁……
“都忙你們的,我就是來貼個揭貼而已!”
楊豐朝守門軍官說道。
後者趕緊陪著笑臉上前給含山公主和楊大使行禮。
“大使,這不妥吧?”
他小心翼翼地說道。
理論上的確是不能,不過現在京城到處都貼,應天府不管,畢竟應天府是和儒生一夥,既然朱元章已經不介入,那他們肯定幫儒生。但既然不管儒生貼揭貼,同樣也就不能干涉大夏國使館貼,人家有治外法權,本來也不歸應天府管,但這裡是軍事上的設施,和城內的民宅不同。
“你就說能不能貼吧!”
楊豐說道。
軍官看看他,再看看公主,後者明顯正考慮把手中的漿湖桶給他扣頭上,所以他最終還是萎了。
“大使有治外法權,末將自然不敢阻攔。”
他說道。
“那不就是了!”
楊豐說道。
旁邊小公主拎著桶上前,然後在周圍一片議論聲中,開始往城牆上刷漿湖,刷完之後楊豐開啟揭貼,兩人一起理開,然後將這張揭貼貼在了城牆上,楊豐滿意地欣賞了一下,緊接著用手一指……
“貳臣錄!
日讀聖賢書,所許謂何!卻於此時作此舉措,生何面目對人,死何以見先帝?
鄙人近來讀宋之亡,看到謝太后怒斥群臣的這段話,一時間很好奇宋亡之時,倒底有多少讀聖賢書的文臣投降了胡元,只是才疏學淺,除了貴國皇帝陛下欽定的留夢炎,黃萬石這些,其他所知了了。故此今日在此張貼貳臣錄的揭貼,以求蒐集此輩名單,民間有知曉者可填上,併到使館向鄙人介紹其後事及其子孫繁衍至今有何人,能添一人,並證實者,贈鈔五百貫為謝。
其身份需符合以下條件。
第一,必須舉人。
第二,必須投降胡元。
第三,必須在胡元為官。
三條必須全部符合,然後可列入貳臣錄。
武將就不用了。
只要有知道符合這三條的,告訴我其後事,其子孫繁衍至今如何,並且經過查證屬實,那就有五百貫的賞錢。
當然,只是知道其部分的,也有賞錢,不過根據多少遞減。
哪怕就是隻知道個名字,不能確定其他的,也有賞錢,賞五貫。”
他說道。
圍觀的軍民一片沸騰。
五百貫啊!
哪怕就是個七品官,這也是近五年的收入,要知道現在一貫鈔能買兩石米呢!因為水泥的大量應用,導致各地建設的糯米用量銳減,這東西不光是修城牆,其他類似建設也是大規模使用,有了替代品後當然糧食供應量大漲。而七品官月俸才七石半,也就三貫半,加上其他的能有五貫就不錯了,現在楊豐開出五百貫,就這個數字只要能幹一票,基本上就等於有了第一桶金……
再說光知道個名就有五貫呢!
那還不趕緊行動起來?
“當然,這上面已經有的不算!”
楊豐趕緊說道。
上面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