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秋日捕魚(第1/2 頁)
夜幕降臨,張偉和族人們圍坐在火堆旁,吃著烤魚,喝著鮮美的魚湯,別有一番滋味!
張偉覺得自己堂堂漁民的兒子,在捕獲魚蝦的事情上應該有著天然的優勢。
按照目前的捕獲速度,平時用於改善伙食可以,但要想大量捕獲,當作食物的戰略儲備,還需抓緊再找其他方法,畢竟現在入秋已經很深了,再不趁早捕獲,等到河面結冰,再去捕獲就更加困難了。
用魚竿釣魚,這是他首先想到的方法。但是目前自己手裡既沒有魚鉤,也沒有釣魚用的絲線。部落現在還沒有鐵器,不能製作魚鉤。平時用的繩子不是獸皮繩就是草繩,這些繩子太粗了,也不能用於釣魚。
漁網捕魚在現代社會最為常見,而且捕獲區域也廣泛,捕獲量也充足,但是目前沒有合適製作魚網的材料,只能暫時放棄。
等到什麼時候找到麻類植物,就可以用麻繩做漁網,用麻做的漁網既輕巧又耐用,是一種不錯的捕魚工具。
張偉不禁感嘆,自己部落的發展大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能苦澀一笑,自嘆道:“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目前剩餘有效的捕魚方式,就只能是製作捕魚籠了,也就是地籠捕魚。當然以現在的條件,也就只能做簡單的捕魚籠。
製作簡易的捕魚籠並不困難,只需要找好編制的材料,然後保持耐心,一點一點編制就行。編制的材料要有韌性,藤條和竹子是首選材料。
目前張偉在部落周圍還沒發現藤條,只是前幾次狩獵時路過一片竹林,可以用竹子當材料。但就算用竹子編制,製作起來工藝也比較複雜,費時費力。
竹子質地堅韌,要想砍伐本就不容易,再想將竹子拆分編制,以目前的條件更是望塵莫及!
於是張偉把主意打到了河岸兩側的柳樹身上--柳條。柳條本身擁有一定的柔韌性,細柳條編制也比較容易,編成後使用也比較輕便,而且沿河兩岸柳樹不少,取材也方便。
張偉從狩獵隊臨時挑了個名字叫猴的族人,又從女性族人中找了個叫織的女性。這兩個人的名字都是張偉給起的,猴是因為他爬樹較快,織是因為她編織草繩和草籠最為熟練。
猴負責爬到樹上採集柳條,織負責編制捕魚籠。張偉把自己的要求告訴了織,然後在旁邊看著她用柳條編制。秋日的柳條雖然不如春季的柳條柔韌性好,但編織捕魚籠綽綽有餘。
織從底部開始,依次向上編織,把柳條交叉、環繞、彼此穿插,逐漸形成籠子的形狀。然後在頂部留出一個入口,按照要求織用柳條編織一個漏斗狀的入口,以便於讓魚蝦進入籠子後,不那麼容易逃脫。
不得不說織的編織手藝著實了得,不用一會就用柳條編織好了,而且編織的細節非常精細,柳條排列的緊密而堅固。織一共做了3個捕魚籠,長度平均60公分左右,籠口平均30公分左右。
張偉把新做好的捕魚籠放置在水流緩慢和有回水區域的地方,這些地方通常有較多的魚類聚集。又拿了一些動物內臟放進籠子裡充當誘餌,最後在籠子兩側用石塊壓著,剩下的就是等待收穫了。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太陽就要落山。沿著小河漫步,可以看到許多不同的景色。河岸兩旁的樹木種類繁多,有的樹葉已經變成了金黃色,有的一些樹葉仍然保持著綠色,不同顏色的樹葉相互交織著。
秋風掃過,捲起了一片片泛黃的樹葉,有的落在地上,有的飄到河裡。落葉在水面上漂浮著,隨著水流緩緩地流淌。
來到河岸邊,找到放置捕魚籠的地方,用手拿起一個捕魚籠,入手的重量告訴張偉,這次收穫不錯。他把捕魚籠從水中拿了起來,看著籠子裡的5條魚,隨即大笑了起來。
昨天一群人勞動了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