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至此(第1/2 頁)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謝雁歸身為武將,在戰場上征戰多年,很清楚物資對於作戰的重要性。
然而,謝夫人的書稿上卻記載著,在謝家與十萬靖羽軍出征後,負責糧草、武器以及藥物供應的官員,竟全部因為各種事宜,“不得不”臨時更換。
此乃行軍大忌,須知如此情況下更換,許多供應都會出現問題。
可偏偏是“不得不”更換,以至於就算大忌也沒有辦法,據傳這是明德帝自登基之後,第一次在朝堂上發怒。
他責令各方務必要將問題降到最小。
謝雁歸看到此處,再度冷笑起來。
因為她清楚地知道,這對於朝中那些個忌憚謝家的官員們而言,是個極好的機會。
別看明德帝發了火,但實際上,這樣的機會就是他送到那些大臣手裡的。
從前那些官員就總在朝堂上伺機說一些對謝家不利的話,這次有了機會,他們必然會好好利用。
那些人甚至不需要動什麼大手腳,只要在各項所需的公文上,稍微刻意地怠慢那麼一點點,就足以產生極大影響。
而這樣的事情,是無法讓人挑出錯來的。
謝雁歸從十四歲起,就成了遼北的主將,如此事情,她曾經就經歷過。
既然無法讓人挑出錯來,她乾脆在回京都的時候,直接上門將人狠狠打了一頓,為此不少朝臣都上奏疏參她,說是她仗功生事。
可她的確是有功勞,加上明德帝在眾人面前,素來對她頗為偏寵,這件事最終也就不了了之。
有過這樣一頓毒打後,那些人再不敢背後有這些小動作了。
可惜,謝家的其他人卻再沒有這樣的機會。
書稿上提到那些官員不敢做得太明顯,因為端坐於龍椅上的明德帝,對謝家頗為維護。
正如這些年,他在眾人面前對待謝雁歸那般。
每一次,在他維護過謝雁歸,幫著她說話後,就會有更多的人,對她生出不滿。
當時的謝家亦是如此。
不僅僅朝中的人,就連其他軍營裡的,全都對謝家有意見。
那時候,大靖建立不過十幾年,雖然漸漸安穩,可國庫虛空,導致其他軍中的軍餉發放不及時,各地的將士們時常飢一頓飽一頓。
不知軍中的將士們從哪裡聽說,靖羽軍的軍餉從未有過拖延,而且靖羽軍的將士不僅能夠吃飽穿暖,甚至還有肉吃。..
越來越多的人,對靖羽軍跟謝家生出怨恨來。
可他們哪裡知曉,之所以靖羽軍能夠吃到肉,全都是因為謝家人用自家的銀子買了豬仔養大,才有了肉。
謝家之中,從家主到家主夫人再到他們的兒子,這所有人的積蓄,幾乎都貼補給了將士們。
他們想方設法地讓將士們可以吃飽穿暖,用肉來鼓舞著將士們計程車氣,好讓他們去到戰場上對敵時,能夠拿出最好的狀態。
那些殺豬得來的肉,他們自己都沒吃過多少。
這樣的事情,換到任何一位主將身上,都是不可能的。
陰謀之下,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在遼北的謝家人跟靖羽軍要面對的是遼人幾十萬大軍。
然而,他們的糧草供應不上,武器供應不足,藥品也有所短缺,就連該來馳援的軍隊,也遲遲不見蹤影。
他們陷入了絕境。
若當時,謝家跟靖羽軍選擇後退,去到遼北之後的關卡,與關卡內的將士們匯合,完全可以阻擋遼軍繼續進攻。
但這樣一來,遼北的百姓們就會死在敵軍的鐵蹄之下,屬於大靖的遼北,就會成為敵軍的土地
。
換做旁人,或許甘願留下千古罵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