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林鈺:重在參與(第1/2 頁)
林鈺覺得這種文章不能光是花團錦繡,裡面還得有些真東西才行。
他學過歷史,知道前幾年鬧得最厲害的時候,各地的文章報道那都是儘可能的誇大其詞,說白了除了吹牛還是吹牛,但現在已經是76年了,林鈺覺得上面的這項舉動可能代表著一定的意義,他在動筆前想了許久,最終決定還是按照紀實文學的形式來。
要有一定的客觀性,特別是這種關於春耕的,那就要透過自己掌握的各種資料來進行說明,林鈺自己就參加了春耕,他覺得就按照他的心得體會來寫便可;其次還要有時代性,國家現在正值思想改變行動改變的時候,林鈺想盡可能的突出這一點,並藉此帶出文章的藝術性,把客觀和時代融入到素材裡,這樣的作品才更具有藝術魅力。
想清楚這些,林鈺便著手寫了起來。
“東方的天空剛剛亮出魚肚白,村裡的婦女們已經起來生火燒水……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兩天後,林鈺的文章寫好了,薛豐年是第一個閱讀的,他小聲念著稿紙上面的文字,看了好一會兒才說:“鈺兒,你這寫的也太好了,我覺得肯定能成!”
林鈺笑的有些不好意思:“我就是隨便寫寫,哪有你說的這麼好。”
“反正我覺得肯定比別人強!”薛豐年把稿紙疊好遞給他:“這麼好的文章要是選不上,那肯定是領導眼睛不好使!”
等知青們把文章寫好後,大隊長劉水生帶著他的“公文包”騎車去公社交任務了,公社領導沒想到平安大隊這麼積極,高興的表揚了劉水生幾句,等人走了幾個領導湊在一起讀他帶來的那些文章,順便篩選合適的。
“這個不行,”一個領導皺眉:“這一紙錯別字,交上去還不得被笑話死!”
旁邊一個領導湊過來瞧了一眼:“這字兒也不成,還趕不上狗爬的呢,不行不行。”
那人將這篇放到一旁,又拿起一篇來看,看了半天皺眉道:“老李啊,你能看懂不,這都是啥玩意?”
被稱呼老李的領導接過去就唸了出來:“啊,我的母親,我深愛著你……”
“這跟春耕也搭不上邊兒啊,這不跑題了麼,放一邊去!”
就這麼挑挑揀揀看了半天也沒看到個好的,領導忍不住嘆氣:“平安大隊雖然態度積極,但這質量實在太差……”
他話還沒說完,旁邊一個領導忽然說:“這個好,這筆行楷寫的真利索!”
旁邊幾人湊過來看:“光看字不行,最主要的是文章……”
看了會兒便沒人說話了,公社書記指著手裡的文章說:“這個好,這個交上去肯定能選上!”
其他人跟著點頭:“寫的很務實,看得出是下地幹活有經驗,文字樸實卻不無趣,我覺得也成!”
公社書記翻到最後才看到署名:“林鈺?這名字咋這麼熟悉?”
旁邊的秘書連忙提醒:“書記,這就是那個去年研製脫粒機的知青……”
書記一拍大腿,想起來了,“這小知青不錯,不僅幹活踏實,寫文章也這麼踏實,是個腳踏實地的年輕人,把他這文章收好,到時候交到縣裡!”
文章交上去就沒了動靜,知青點的吳新明先坐不住了:“我寫的挺好的,不應該選不上啊!”
孫宇一邊幹活一邊說:“這不還沒訊息麼,你著啥急?不過要我說人家要的是文章,你寫個詩是不是有點不對勁?”
“你不懂,詩才能表達感情,”吳新明說:“要不古代文人咋都寫詩抒情呢……”
“那古代科舉還考八股文呢!”孫宇反駁道:“你看科舉考試有人寫詩考上的嗎?”
吳新明不說話了,心中忍不住有點忐忑:“不能吧,現在又不是舊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