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馬蹄鐵(第2/3 頁)
的小石子或者泥巴,這裡就相當於是人的指甲縫,裡面混入了雜物,不僅難受,還容易引起炎症。
即便是有了馬蹄鐵,部落還要經常對這些釘了馬掌的馬匹進行檢查和重新掛馬掌,因為原本這些馬會在運動中磨損馬蹄,但人工給它增加了馬掌,首先消耗的是馬掌的厚度,那馬蹄上的角質層就會越長越多,跟人的指甲一樣。
每過4-6周,平均下來基本上一個月左右,就要對這些釘了馬掌的馬匹進行重新掛掌。除了換“新鞋”,還要把長出來的多餘的角質層去掉,修剪平整。
在熊洪的嚴格要求下,這些規定很快就成了熊部落“騎兵”們的習慣,甚至有些族人每天會給自己的馬帶上一個熟雞蛋。
有了這些細緻而認真的工作,這些馬匹才能在經過長途奔跑之後,蹄子還沒有問題出現。
族長對馬蹄鐵看重,族中自然也會在這一方面加大投入,更何況有了馬蹄鐵,平常只能慢悠悠地行走在石子路上的馬匹,也能撒開蹄子,奔跑在豐收大道上,行進的速度自然就快上了很多。
熊山現在受熊巫指派,要再今年冬天的時候,給部落裡的每一匹能幹活的馬,都裝上馬蹄鐵。
這個工作量很大,以現在熊部落的鐵器產量,基本上很難完成。
但熊洪也不是不給他任何幫助,等到其他族人幫助秋收後回來,熊巫會讓人去採集儘可能多的鐵礦石回來,這樣到冬天的時候,就有充足的原材料用來鍊鐵,完成馬蹄鐵安裝的任務也就不那麼困難了。
在水部落這邊,熊洪美美地睡上了一覺,這一覺就睡到了第二天下午。
頭天晚上,照例讓眾人把物資給卸下來,檢查馬匹的狀態之後,熊洪才走進水部落“矗立”在山洞外面的一個土坯材質的院子裡。
這座院子的院牆都是用土坯夯實而成的,看起來跟熊部落最初的建造方式一致,不過質量和麵積上都要小上很多,甚至比當初第一年冬天的“院子”還要小上一些。
這座院子佔地大概在40*50米左右,裡面被院牆分成了兩個部分:靠南的一側是居住的地方,靠北的一側則是牲口圈,廚房和儲存食物的地方,目前還是放在山洞。
經過一個夏天的付出,水部落從熊部落這邊學習到了很多技術,只是由於人口太少,時間太緊,目前還沒有任何產出出現。
水部落已經明確表明了加入熊部落,族人們也都贊成,熊大等人過來,除了要幫助他們秋收和儲存粟之外,還擔負著指導他們建造圍牆和土炕的重任。
體驗過熊部落厚實的圍牆和溫暖的土炕,他們對這種過冬必需的建築強烈渴望,連帶著水草,也迫切地想把“院子”和土炕給建造出來——熊部落已經給他們看過怎麼建造院牆,怎麼壘砌土炕,他們要做的,就是發揮自己所學,把這些東西再復刻出來。
正好這段時間秋收,熊大等人已經承諾等秋收結束,就帶著他們儘快把這裡給建造起來,作為熊部落接納水部落的“證明”,同時也是熊部落探索更遠方的基地。
今年冬天以前,只來得及把這個小院子給建立起來,不論是材料還是人工都缺的很,好在有著成熟的經驗,而且泥胚房也只是一個過渡,只要能堅持過今年冬天就行,所以對材料方面的要求並不算嚴格。
等到來年,熊部落騰出手來,把周圍的部落都給納入進來後,熊洪就會派出一支專職建設圍牆的隊伍,花上幾年的時間,把每個部落都建上一個能遮風擋雨、防範野獸襲擊的圍牆,讓他們有更多的空間來進行發展——也是讓熊部落發展。
來年,這些有圍牆的部落將優先進行開發,其他部落則有可能會暫時停止發展,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必須要集中人手。
這些其他部落的老弱婦孺會送到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