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大人不忘本 孩子有本可依(第2/4 頁)
求太高。要求孩子必須出人頭地的,先讓自己成了大款再說。”
宋建國說:“孩子們能賺錢養小家就該給予大大的肯定,孩子們遇到困難能幫一把是一把。也成全了這輩子父母和子女之間對緣分。必須讓孩子成才?家裡有多少財產等著孩子繼承啊?咱們應該跟老一輩父母一樣,希望孩子平平安安,遵紀守法,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哪怕窮一點也不能想著歪門邪道,這就行了!怎麼都是一輩子,非得把孩子們擠兌神經了,就高興了?”
周偉紅說:“我公公婆婆都是有文化的老幹部,人家都是自己努力為社會做貢獻,想著自己為大家庭做點兒什麼,也沒要求我們必須怎麼樣怎麼樣。光要求孩子高學歷的同時,父母的素質不能倒退。”
外面還在爭論不休,宋喜樂悄悄關上窗戶,剛剛的胃口、腦瓜子各種不適應統統不見了,她睏意襲來,再次睡個美美的回籠覺。
中午做飯的時候,宋喜樂跟在老媽身後一直轉磨磨兒。周偉紅嫌棄地讓閨女邊兒待著去,卻不想被這孩子從身後一把抱住了。孩子們都長大了,兩個孫子也都青春期了,外孫女剛開始跟姥姥姥爺建立感情,還沒那麼親。誰曾想這個三十多歲的“巨嬰”又來個沒正形。
,!
“你這是抽嘛風啊,我做飯呢!”
宋喜樂說:“媽,以前覺得你跟我爸借錢也給我交春遊的錢,是天經地義的。現在覺得你們真挺不會過日子的。”
“人家說得沒錯,就是從小把你給慣的,三十多了還沒個大人樣兒。”
“媽,你跟我爸必須長命百歲地活著,要不然以後沒人慣著我了!”
周偉紅說:“這孩子,受什麼刺激了?”
宋喜樂說自己想了父母下崗那幾年的很多事兒,都是小時候的畫面本來印象並不清晰,最近都一件件想起來了。母女兩兒聊閒篇兒聊了一下午,過去的日子都跳到了眼前。
人這一輩子能交往到到其實就那麼一些人,能有血緣關係管著的不多。能十幾年幾十年還交往的朋友,那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要和和氣氣、開開心心地生活,與人交往多找樂子,別總找不痛快。
周偉紅語重心長地對女兒說:“親戚之間有血緣關係的,能互相惦記的那才叫親戚。親戚之間只能提供負面情緒,只能氣人有笑人無的,那比陌生人還不如,趕緊離得遠遠得。那個時候,家家戶戶都難,不能因為幾件事兒人家不幫襯就惱了,可也不能一點氣性沒有。”
過去,周偉紅沒讓孩子們知道過,現在提起來仍然是滿肚子的感慨。當年為了生活,自己還和宋建國往建築工地上送過灰膏,在菜市場賣過菜。可你覺得自己是最困難的?還有更困難的家庭,連人家攤販不要的菜葉子都擇吧擇吧撿起來,回家做菜吃。
現在可能很多人看來都覺得太辛苦了,可那個時候,還沒有農民工這一說,都是工人階級,都是勞動人民,誰也沒有從心裡瞧不起誰,看著人家心酸,自己都恨不得幫一把。他們還差著,宋爺爺宋奶奶活著的時候,家裡有兩個雞蛋,鄰居來借,不僅兩個都借走,還能送人家一把掛麵的風格。
那段日子辛苦也是真辛苦。每天沒時間想別的,回到家做飯收拾,倒頭就睡,別說教育孩子了,能把晚飯照顧好,能看著孩子先上床睡了,一天下來全頭全尾就是極限了。
宋建國和周偉紅後來還擺攤兒賣過煎餅果子。老宋在路口修腳踏車,周偉紅在旁邊攤煎餅。這是為了生計不說,家裡幾個孩子的早點都解決了。那時孩子們也都特別耐人,從宋美娟到沈強再到自家兒子閨女和錢小美,沒有一個覺得宋建國兩口子丟份兒的,還招呼同學們來捧場。自家過得緊緊巴巴,可相好的鄰居孩子放假沒地方吃飯,還都招家裡來吃碗麵,更別提自己親外甥親妹子了,日子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