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大巫師的計劃(第2/3 頁)
,如果沒有透過,則會被攆回部落,做一個傳授基礎知識的族人。
作為融合的第一步,熊洪並沒有將這些部落的族人全部集中到一起,而是準備先在這些族人中間普及基本的文字和語言,減少互相溝通的誤會。
這些天,熊巫帶著熊祀、熊黑等人,按照熊洪的建議和想法,製作第一套熊部落的標準“教材”,作為這個冬天“掃盲”的學習內容。
“教材”很是簡單,只有三個“課程”:一些常用字的讀音、寫法和1-100以內的加減法。
熊部落現在的常用字不算多,普通的熊部落族人,算上平時日常交流的,不超過500個字。剩下的就是一些詞語,大概也就在300左右,只要能堅持學習,一個冬天學完應該問題不大;
如果讓族人們再學習後世的拼音,那估計這些人沒有瘋的話,熊洪自己會瘋,語言及文字的發展自有其規律,熊洪能夠在部落裡普及後世的漢字,就已經很違反規律了,這從很多族人不明白字為什麼這麼寫就能看出,他們更樂意接受一些“鬼畫符”般的圖畫,要不是熊洪很早之前就開始“晚間掃盲”,那這個學習的難度會更大。
對於一個生字的讀音,熊洪給熊巫的“教材”,就有標註——用相同讀音的文字來進行標註,教學前,會花上一段時間,用來教授他們學習這些字的讀音。
比如後世常用的“a o e ”等拼音字母,都被標成了“啊,窩,鵝”等一些常用的文字;
另外,熊洪還特別注意對算術的傳播。
除了文字採用後世的簡體字之外——繁體字寫起來太麻煩,竹簡刻不下,而且熊洪也不會——只採用了0-9這十個數字,還有“+,-”等運算子號。
目前來看,能學會文字的同時又能熟練掌握簡單的計算,那基本上就能被族人們當成“文化分子”來看,熊洪和熊巫也會對這些人更加器重。
當然即便是這樣“簡單”的內容,熊巫都害怕這些族人學不會。
第一卷的識字及發音很快就被編寫了出來,原本在去探索前,熊洪是想採用後世《三字經》或者《千字文》等著作一步到位的,但這些著作裡面都有很多典故,而且都還沒有發生,要是問起來比如“昔孟母擇鄰處”是什麼意思,那就僵硬了。
所以第一卷200個文字,基本上都是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如馬牛羊、鐮刀、斧頭等這些,既方便族人們理解,又有實物給他們加深印象,還能讓大家統一這些東西的叫法。
算術也同樣被編寫了出來,教材很簡單,只有不到一卷的竹簡,上面的內容簡單粗暴:從0寫到9,又介紹了加法和減法的含義,最後就是個位數進十位數的一些運算。
來自各個部落的巫們,這時也派上了用場,經過十幾天的突擊培訓後,這些人基本上都掌握了100多個文字,基本的交流和發音都沒有太大的問題,甚至有些聰明的,算術都能算到100以上了,這樣熊巫很是驕傲,畢竟這些都是他帶著人做出來的,按熊洪的話來說,自己就是這些巫的老師。
“大巫師,”石巫和水巫等人來到宗廟,向正在被羊喜照顧洗漱的熊巫行了一禮,雙手一拱,“今日的授課已經完成,來拿明日的授課書簡。”
這兩人因為學得很快,而且透過熊巫製作書簡教材,認識到這些將有很大的作用,於是每晚主動來宗廟找熊巫學習,要認更多的文字和詞語。而熊巫以前就跟兩人認識,自然不會敝帚自珍,每晚也都欣然教授他們學習更多的知識。
而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後,他們就更加渴望去學習更多的知識,要不是熊巫每晚只給他們幾根竹簡,防止他們過於興奮,他們能夠熬個通宵。
即便如此,這些天來,這兩個人白天時都頂著個黑眼圈,但精神卻很不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