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第12章(第2/3 頁)
可是因她兄弟獲罪,侄兒還小,她在內務府便總有些伸不上手。
再者,當初還出過她跟內務府要繡花褻衣、旗鞋馬鐙等被人家英和給卷的舊事,故此她對內務府的心結便有些重,一心總想著能在內務府培植些能聽自己話的人。
這位曼常在進宮,便給了她這樣的機會。
曼常在母家數代都在內務府為官,她祖父又曾經在那樣的高位上;而在宮中她畢竟只是個常在,太多事情要倚重皇后——兩廂這便心照不宣起來。
故此,鍾粹宮皇后在不可能不知道曼常在身子情形的前提下,竟然還安排了曼常在幾回侍寢。
此事因將鍾粹宮皇后牽扯進來,且旻寧暫且未發現什麼不適,故此廿廿便沒扯開了去過問。
等曼常在忽然降為為答應,廿廿心下才微微留神。
按說那曼常在也沒什麼大錯,可是皇帝如此,一來興許是跟皇陵工程之事有關——畢竟曼常在祖父曾為東陵內務府大臣,總管萬年吉地工程之事,旻寧因皇陵滲水之事遷怒給曼常在,倒也可以解釋得通。
若還有另外一個緣由的話,便有可能是旻寧自己發現了身子上興許起了疙瘩,卻不便告人,這才悄悄去查了脈案,從而將曼常在降位。
道光十三年曼常在降為劉答應,道光十四年鍾粹宮皇后位正中宮。
而在道光十四年,便是不是廿廿下旨叫宮裡人留心的,壽康宮的人卻也還是發現了劉答應那邊與宮外有些過於的交往甚密了。
宮裡的規矩嚴格是嚴格,可是清代的官女子畢竟與歷朝歷代的宮女情形還不一樣,大清的官女子都是從內務府旗下選出來的,幾乎家家都有父兄在內務府裡當差,故此她們能跟自己母家有較多的見面機會,乃至送東西的機會。
四喜悄悄兒跟廿廿稟報過,「說好些回瞧見劉答應名下的太監進出宮門,神色鬼祟地,都似有夾帶。」
四喜都說,「如今劉答應已經是在這個位份上了,按說從她自己這兒往外帶東西的可能性便幾乎沒有了。再說,憑她母家當過兩淮鹽政的,還至於跟她一個答應要東西麼?」
「那便是她跟自己母家要東西?可是想想,憑她如今的處境,她還跟自己母家要東西有什麼用呢?」
廿廿微微挑眉。
四喜便又笑笑,「除非,劉答應是想指望著這些個東西,孝敬人吧?」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