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確定控制方案(第1/2 頁)
“首先是智慧輔助系統的這個方案,首先,這個方案實行起來比較簡單,如果說按照現在的這些條件來說,你們把這些資料給我們,我能保證在一個月以內完成這一部分的設計和試執行。這個方案就目前而言操作起來很簡單,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就是所有的餓內容都是設定好的,雖然說可以將你的那些程式設計無限的細緻化,從而去擴充套件這個裝置的可控性,同時也能透過這樣的手段去增加適應性,但是終究這些東西都是有一個度量的,發展方面終究會受到限制。”施仁禮直接比較簡單的闡述了第一種方案的特點,其實他個人是不太贊同使用這種方案的,畢竟這麼厲害的一個東西,最終只是用了一個能力“有限”的機械腦子,想起來還是讓人覺得不太舒服。 緊接著他又開始分析另一個方案:“至於這個第二種想法的化就要難以實現的多,畢竟首先我們需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人的操作要怎樣去解入到整個系統的控制之中。以前,我們也做過一些類似的研究,當時的思路主要有兩種,一種我們稱之為行為捕捉和再現,還有一種則是腦皮層控制。” “我先說一下這個第二種,這種技術需要在操作者的大腦中直接植入控制器,操作的時候就是透過大腦皮層的特殊能量反應去控制整個系統的動作,說的簡單一點就是你想怎麼動就怎麼動。這個技術是不是聽起來很厲害?可是事實卻是我們實驗了這麼多年依舊沒有取得很好的成功,這裡面的餓風險太大了。首先是在腦皮層植入控制器這個專案的成功率就很低,只有80%左右,植入成功之後還要進行控制器匹配,匹配之後還要熟悉控制方法,最後能夠完全勝任控制工作的透過率都不會超過10%。反正就是各種各樣複雜的問題就會隨之出現,這也是這個技術為什麼研究了這麼多年,還依然是處在研究階段。當然,也不是說這個技術不好,就是因為他太好了所以我們一時半會兒搞不定。” “相比於第二種技術,第一種的實現以及成功率就要高的多。首先是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安裝上同步裝置儀器,然後操作人員就會在這個同步裝置中負責操作這個裝置。操作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需要一個人在這個裝置中不斷的做需要模型進行的動作,然後再加上語音和其他的控制方式。這種方法就是目前能夠做到的比較簡單的實現方式了。但是這個方式也有很大的缺點,主要是沒有了人就操作不了,受到干擾的可能大,裝置所需要的空間限制也很高。” “單從兩種技術而言,都是一些比較高大上的東西,可是這些東西目前都還在發展之中,所以這些技術也就是沒有什麼人用了,然後這個可能就陷入了一場死迴圈之中了。” “怎麼樣,你們兩個考慮的如何,選擇哪一種方式?”施仁禮問道。 “我現在有一個想法,就是我們如果現在已經有了使用真人控制的這種技術,那這個時候再回過頭去做智慧輔助的那個會不會就很簡單了?”陳彪問道。 “理論上確實是這個道理,但是也不好說。”施仁禮回答道。 “我現在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我們先按照後邊的這個做研究,等搞出東西來之後,就算只是搞一個智慧輔助系統去協助控制,應該問題還是不大的,您覺得呢?”晁江說道。 “所以你們決定了嗎?選擇哪種方式?” “我覺得我們應該選擇第一種。”晁江對陳彪說道。 “可是第二種不是更好更快嗎?”陳彪問,其實他是想先搞第一種的。 “我們不能只看現在的狀態啊,你看如果真的只是用了一個月第二種方案就直接解決了,那是不是還得花精力繼續來進行第一種,而且第一種可以順推第二種,但是兩者的關係並不能互換。”晁江說。 “那就聽你的吧,我們選擇第一種。”陳彪顯然還沒有完全信服。 “那好,我們目前就集中力量先搞第一種出來,同時我也會從其他的實驗室去抽兩個人來針對這個東西做一個類似於第二種的程式,到時候第一種出來之後直接進行適配改造,然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