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探病(第2/2 頁)
孺子!”,荀爽笑罵道:“說什麼記性好,我難道老糊塗了不成!”
這樣的人,若是之後成功誅殺董卓,必然就是再造漢室的功臣,是能青史上寫下光輝一筆的人物。
看到叔公這樣,荀攸用力抿著嘴唇,眉頭緊皺,更加得沉默寡言,只有荀爽問起來,才會回話,宛如一個反映模組故障的機器人。
怎麼治荀爽的病,徐嘉樹是做過功課的——所謂“建安三神醫”,華佗是沛國譙縣人,和曹老闆是老鄉,習慣在民間行醫,可惜其人蹤跡縹緲難尋,一個月的時間要找到還要請來,基本不太可能。
而董奉寂寂無名,應該是還沒出生。
盡人事,聽天命,可以無悔矣。
可惜徐嘉樹知道的,荀攸也早就知道了。
在做到這些的同時,他還能在董卓的眼皮子底下糾集整合了一支精幹的反董團體,上至王允這樣的三公,下至徐嘉樹這樣剛剛入仕的郎官,甚至相國府長史這樣董卓的心腹也甘心為他的謀劃奔走。
幾年內,父母和祖父相繼去世,他只記得守孝時住的草廬又漏風又漏雨,那股無孔不入的溼冷空氣始終盤旋在他的身上,他的骨髓裡,直到現在,也沒有一刻散去過。
和宴會那次比起來,在家的荀爽像是被抽掉了脊樑,徹底沒了那股筆直如令的氣概。
他靜靜地躺在榻上,難得像一個普通的六十多歲老頭子。
這是人之將死的奇特心境。
而且在荀攸看來,長安並非沒有良醫。
別說三顧,三十顧都樂此不疲!
一路上,二人的畫風大概就是,徐嘉樹不停地問,荀攸不停地答。
三度棄官不做,幾十年隱居著書,荀爽荀慈明,真的配得上這偌大的名聲嗎?真的有益於國家嗎?真的可以俯仰無愧嗎?
只有張仲景,因為家裡蔭庇,是舉過孝廉的,在尚書檯打聽一圈,認識他的人還不少。
“那就好”,荀爽語氣爽朗,“我們這些黨人早年間都是流放隱居慣了的,活起來還是要比那些政敵久些!”
荀攸搖搖頭,“叔公不老。”
“.”
“我非醫者。”
不僅是這些早慧的故事,準確地說,小時候的一切,荀攸都不太願意回憶——那是一段黯淡的時光。
清醒狀態下的荀公達就是這樣惜字如金的說話風格,只說前半句,往往要留半句給你猜,也就是所謂的思維跳躍。
但這話荀攸分明是聽進去了,他快步走進府中,身後的徐嘉樹趕緊跟上。
但是人家現在在劉表麾下任職,怎麼也不可能棄官不做,到長安來的。
“叔公記性真好”,荀攸輕聲道:“這些事我自己都忘了。”
只是荀爽已經是古稀之年,這個年紀,任何小病落在身上,都是難以治癒的沉痾。
這樣的團體根本不是王允這種清高孤傲的人可以拉攏起來的,王子師雖然以剛直聞名,卻根本沒有這種號召力和感染力,真正的核心毫無疑問,就是荀爽。
如果沒有對上電波,想和這種人交朋友,難度確實是挺大的。
“我願意遣人去請!”
唯一的希望破滅,徐嘉樹也變不出別的招數,兩人就這樣沉默著走到司空府。
徐嘉樹忍不住讚道:“慈明公知行合一,真是天下楷模!”
“聖人立功,立德,立言,慈明公三者兼備,又豈是我等晚輩可以置喙的。”
一同走出司空府,徐嘉樹正準備辭別荀攸去找呂玲綺陪練,卻見荀攸拉住他。
“公達兄?”,他有些疑惑不解。
“子茂”,荀攸很認真地說道:“陪我去喝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