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第2/3 頁)
尖的。
&ldo;十九歲了,家在首都!&rdo;王新理好低落的情緒後,整個人也鮮活了很多,開始和老太太閒聊起來。
他也有自己的考量,來了這裡,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回得去,如今只能儘快適應農村生活。而要適應這裡的生活,就要先了解這裡的人。
&ldo;首都啊…挺遠的!&rdo;提到首都,趙老太就感慨萬分。幾十年前,她就在首都生活過,許多人嚮往首都的繁華生活,可她卻一點也不想,甚至對那裡很牴觸,畢竟曾在那個城市給別人當過丫鬟。
王新嘴巴會來事兒,沒多大會就和趙老太熟絡起來。
兩人有說有笑,不知不覺挑完了一斤豆子,趙老太把挑好的豆子端進廚房,笑著對王新道:&ldo;你去村面走走,熟悉熟悉路,咱村還是挺大的!&rdo;
&ldo;好嘞!&rdo;王新笑呵呵地道,隨即從兜裡把糧票拿出來:&ldo;趙奶奶,我沒帶糧食來,這是十斤糧票,你收著,往後我就在奶奶家搭個夥吧!&rdo;
王新沒想過自己開火,既然都住進了這戶人家,那自然是跟這家人一起吃!
&ldo;行,往後我就多煮個人的飯!對了,晚上我讓我家娃子帶你去大隊長那裡,把分給你的糧食扛回來,村裡知道你們要來,猜想可能沒帶糧食,給你們安排一個月的口糧,將就說吃,等過了秋收就好了!&rdo;趙老太沒和王新客氣,笑呵呵的把糧票收了,連點推脫的意思都沒有。
家裡糧食不多,多個人多張嘴,就算村裡分了糧食給他們,那也只是紅薯。下地幹活,哪能只吃紅薯,肯定要攙著些別的糧吃。自家糧不多,多個人吃,還不定能不能撐到秋收呢!
這年頭,吃食比什麼都重要,趙老太可不是那種打腫臉撐胖子的人,該怎麼著就怎麼著…
知青們進了村,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就被拉去了地裡。
如今是盛夏,地裡活很多,鋤草、施肥,翻紅薯藤,下田去把稻子裡長出的水稗草扯起來,雜七雜八,一大堆事兒。
張衛海體諒幾個從城裡來的娃子,怕他們沒幹習慣農活,一開始沒給他們安排重活,只讓幾人和村裡的女人孩子一起去翻紅薯藤。這活簡單,只要把紅薯藤翻一翻,別讓它們的莖節扎進地裡,然後把分枝掐斷就行。
可就這麼簡單的活,也把幾個知青累得頭暈眼花,半天不到,就有人頂不住烈日,熱得直接暈倒在了地裡。
眾村民很無力:&ldo;……&rdo;
這不過才曬了半天就暈倒了,往後可怎麼辦哦!
這體力,可真是讓人看不上眼。
大夥嘆氣,找了個人把那暈倒的青年揹回村休息,又彎下腰,頂著烈日繼續幹活。
農民就是這樣,風裡來雨裡去,不管是烈日當頭,還是狂風爆雨,地裡的活都不能落下。
知青們來的季節不對,如果是開春時來,還有幾個月給他們適應農村生活,可這是盛夏,地裡活特別多……繁重的農活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
又一年秋收來臨,今年風調雨順,地裡莊稼長勢很好,是個豐收年。
秋收時,村裡的大鍋飯再次開了起來。
穆初夏扛著五袋玉米棒子,邁著腿飛快的行走在山上小路上。
這一幕,村民們已經見怪不見,他們倒是習慣了,可新來的幾個知青卻被大力士穆初夏給嚇得差點栽倒在地。
來了芭蕉村一兩個月,幾個知青也都知道穆初夏力氣很大,他們又不是瞎子,見天的瞅著個移動大背簍在跑,這麼明顯的事又怎麼會看不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