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反轉(第1/2 頁)
“陛下,臣之所以斷言葉書賢未犯法,乃是經過仔細查證,”
他這話一出,又是引的一陣冷笑,他們倒要看看張平如何把黑的說成白的,要是說不出來個所以然來,等一下就不要怪他們不顧念同僚之情了。
“哦?那你說說看查證了什麼?”景文帝也是驚奇了,心中不禁疑惑,怎麼都這個時候了,張平還是堅稱葉書賢無罪。
原本他是打算出來和一下稀泥,然後斥責張平兩句意思意思。
朝廷為了避免會有冤假錯案的發生,即便是已經定了案的案子,也會給予上訴辯駁的機會,以確保不會出現誤判。
再著給了官員們上書的機會,景文帝也能贏得廣納諫言的美名。
張平繼續說:
“陛下,夏律曰:‘二名不偏諱‘,
’釋之者曰:名中有“松”和“嵩”二字。按照避諱規則,只需避諱其中一個字即可。
如可以使用“松”字而不避諱“嵩”字,或者使用“嵩”字而不避諱“松”字。
又比如,名字中有“榮”和“融”二字,同樣在使用中不必同時避諱這兩個字,可以單獨使用其中一個字而不違反避諱規定。
對於不避諱聲音相近的字,比如“良”和“涼”,在使用中不必因為其聲音相近而進行避諱,
“藍”和“瀾”也是如此,不必因音相近而刻意迴避使用其中任何一個字。
如今葉書賢的父親名為也葉公十,葉書賢參加科舉考試,
所以‘公十‘與‘貢士”。
是觸犯了兩個字的名字只避諱其中一個字的規定嗎?是觸犯了不避諱聲音相近的字的規定嗎?”
擲地有聲的話語落下,大殿內鴉雀無聲,瞭解律法的大臣們忍不住回憶關於忌諱的律法說明,發現竟然與張平所說的一般無二。
他們判錯案了?全朝堂竟然沒有一個人發現?不過這也不能全怪他們吧,畢竟可都是遵旨意辦事。
要怪就怪陛下吧,他們沒有沒錯,大臣們在心裡默默想著。
可又怎敢說是陛下錯了呢?眾大臣都不敢當這個出頭鳥!
一時之間,朝堂上無人開口,氣氛凝重而壓抑。
每個人都在心中權衡著利弊,不知該如何打破這僵局。
景文帝此時也是一陣懊惱,他自登基以來,一直兢兢業業,雖不敢說有父皇那般的豐功偉績,自他登基以來,大夏也是越來越強盛。
如今竟陷入這般境地,這若是判錯案無疑將成為他執政生涯中的一個汙點,作為皇帝,他的政績容不得這樣的瑕疵,將來史書也會有這一筆。
在他陷入兩難之際,卻又聽到張平繼續說:“陛下英明神武,聖明燭照,目光如炬,又怎會不知此事之關鍵?陛下早早就洞察一切,所以陛下那天才會說出‘按律法處置’。”
此言一出,眾大臣皆震驚不已,他們又回想那天陛下所說的話,陛下確實只說了按律法處置。
而律法上葉書賢又並未犯法,可他們卻還是主張對其定罪。
所以陛下沒錯?犯錯的是他們?那幾個極力主張葉書賢有罪的官員,此時一個個低著頭冷汗直冒,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
景文帝聽著張平的話,心裡湧起一股赧然,身為皇帝,本應明察秋毫,卻在這件事上未能及時辨明是非。
不過他有氣,偌大的朝堂竟然無一人發現此事,怪哉?他掃向大殿之下的一眾群臣,眼神晦暗不明。
但此刻也只能順著張平的話,正欲開口。
“陛下,臣有本啟奏。”說話的是通政司官員通政使,只見他恭敬地向前一步抱拳。
安靜的大殿內,他的聲音不大,但此時炸雷般響起,瞬間將所有人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