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第1/2 頁)
梁琇的父親梁平蕪是留美的高材生。梁琇自打出生,就能接觸到英文。母親席自華受其父家學影響,對國學也有一定的造詣。所以梁家的兩個孩子,自小就能接觸到中西方的優秀文化。梁平蕪曾經在家跟席自華開玩笑,他們的一雙兒女,是「中西並重」。
席自華想了想,「還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吧。」
梁琇在燕京大學讀的,是英文系。
燕大的英文系入學考試非常難,不光考英文,還要考國文,尤其是古文的底子。比如拿出古文名篇,直接讓考生翻譯成英文,僅此一題。考生提交的答案有幾成功力,便可一目瞭然。
所以也算無心插柳,梁琇小時候在家裡咿咿呀呀隨父母學的東西,對她從一眾優秀的考生中脫穎而出,最終順利進入心儀的燕大英文系,是幫了大忙的。
讀大學時,梁琇對功課一點都不馬虎,一心要學得真本領。尤其作為梁平蕪的女兒,如果學業不精進,難免被人疑心是憑著父親的關係入的學。但是僅僅一個學期,梁琇的優秀就讓那些憑空生出的閒言,消弭於無形。不管她父親是教授,還是小販,以她的本事,都會透過選拔,所以同學們對無不她心悅誠服。
剛來上海時,英文打字員薪水頗豐,那時的投稿,是工作之餘的消遣,梁琇多少還有點玩票心態。但現在的投稿,則是完全為了養活自己,雖是打零工,卻也是她眼下能找到的唯一工作機會了。梁琇希望能快些開啟局面,自是拿出了看家本領。因此,她的譯文精準暢達,文采斐然,通篇契合嚴復先生的「信達雅」。
「一名之立,旬月踟躕。」不做翻譯的人,是無法理解同時達到這些標準有多不易。
幸好編輯是懂行的。
對於編輯而言,拿到幾乎無須改動就可以直接刊登的稿件,是相當可遇而不可求的。更可貴的是,梁琇的譯文質量篇篇如此。有一家文藝雜誌社的陳編輯,甚至已經開始提前和她約稿。
這些進展,讓梁琇心裡時不時就小小地滿足一下。一個月後,她交完了下個月的房租不久,上月的稿費也結了。她數了數剩下的錢,竟然比剛回租界時,更多了!
她又數了一遍,沒錯,是多了。
梁琇這次不光開心,也生出了一份安心。如果這樣下去,即便找不到像英文打字員那樣的工作,養活自己,好像問題也不大。
於是第二天,她就又跑去了懷恩。
梁琇其實翻譯的相當快,她的功底深厚,幾乎是看完了英文,就能開始出譯稿,稍加潤飾就是能用的。再者,雖然她往好幾家投,但是人家雜誌社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刊登機會都給一個新人。版面就那麼多,之前的老譯者、名譯者,也都要維護好關係。所以,一整個春三月,她有接近二十天,都在難童院度過的。
是的,是快二十天。
伍蘭舟也沒想到,當初梁琇說的「有時間就過來幫忙」,能是這麼個幫法。
梁琇剛來那陣,主要是熟悉情況。
她發現,這所難童院,有近百個孩子,大的不過十歲出頭,小的話都說不全。八一三之後成立的,當時的難民是真多啊,不計其數。幸好很多地方都接受難民,才不致於死更多人。
伍蘭舟想著能多救一個是一個,所以那陣子這裡的孩子比現在還多。後來陸續有長大的,到了十二三歲,懷恩會向高一級的難童院推薦,優秀的會被留在那裡。之後,那些孩子就能開始學習生存本領,學著做工了。快三年過去了,懷恩已經送走了幾批大孩子,不久還能再送走一批。之後,會陸續有新的往院裡補進。
伍蘭舟的這所難童院,因為孩子們實在是太小,沒有創收的條件,只能靠各界的資助。雖然租界成了孤島,但這難童院是歸仁濟眾堂伍老爺子的後人開的,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