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天下事(四)(第1/3 頁)
眼看著又到了入秋的時節,金夏的亂局已經完全平息下來,大唐和西涼隔山對峙,倒是誰也沒有挑起事端。
韓信率領十萬大軍撤兵,而五萬炎黃軍則是留在金夏,不過統帥之人卻不是岳飛,而是白起。
李兆給了白起足夠的權力,這五萬炎黃軍可以任由白起調派,不過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對西涼大軍動手,維持住局面便行。
雖然只給白起留了五萬兵馬,但李兆完全不懷疑,只要白起願意,完全可以憑藉這五萬人把金夏全部收入囊中。
白起當初選擇到金夏,其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穩住金夏局勢,從而把控金夏的兵權。
藉助金夏的兵權,替自己報仇...而經過調查,白起也知道當初襲擊村子,羞辱殺害自己妻子的人就是大唐二皇子的人,白起也是將李禹寫進了此生必殺之人的名單。
白起只是一介布衣,想要在大唐獲得位置和權力很難,同樣在西涼也不可能,因此白起才選擇了搖搖欲墜的金夏。
只是現在不同了,能在恩公的手下帶兵,對於白起來說是天大的幸事,畢竟炎黃軍終歸是大唐的軍隊,自己也不用對大唐兵戈相向,更何況炎黃軍比起天下任何一支軍隊都不弱,尤其是炎黃軍的火器營,更是讓白起都歎為觀止。
在知道李兆的真實身份就是當今大唐的武陽王后,白起除了想要報仇以外,心中便是多出一個目標,那就是替恩公蕩平天下,到那時候再帶著孩子歸隱村子...
雖然白起按照李兆的命令,並未對西涼留守的軍隊發起大規模的進攻,不過卻是時不時的搞些騷擾和小動作。
而且每一次都不留痕跡,打得西涼的守軍苦不堪言,想要還手,卻是根本找不到任何機會。
對此,白起表示,這只是正常的練兵之舉...李兆再得知此事後也只能是笑著嘆息,畢竟對於白起來說,這確實只能算練兵,如果當真要開戰,只怕是這幾個月的時間,整個金夏都被白起給全盤接手了。
幾個月時間,西涼前前後後換了四個駐守的武將,每一個都表示,這輩子不想再帶兵了,對面的大唐統帥簡直不是人...
臨安城,文淵閣
謝東陽看著兩州之地送來的文書,臉上露出難以掩飾的喜悅之色。
“好啊,好啊,這番薯和紅薯產量極高,光是這兩州的產量,便足以應付四州百姓的口糧問題,諸位,要知道這可是連四州的流民所需也一併考慮在內啊,今年倒是不必擔心流民了。”
內務府成立的唐農布,率領屯田校尉在兩州廣泛普及種植番薯和紅薯,原本就習慣於精耕細作的大唐百姓來說,番薯和紅薯的種植其實並不困難,尤其是這兩種作物對於環境的要求並不高,哪怕是不適合用於種植的山地丘陵也能種植,再加上極高的產量,確實是解決了極大的糧食問題。
而且按照李兆此前在報紙上刊登的關於紅薯和番薯的烹飪方法,這兩種口糧也很快便被百姓所接受,成為可以替代米麵的第三種主糧。
作為戶部尚書的蘇文璋自然比起謝東陽還要高興幾分,能解決四州的口糧問題,無疑是減輕了國庫的壓力。
“來年,這紅薯和番薯還得繼續推廣種植,不過,稻穀和小麥這些也得繼續種植,不能因為這兩樣東西的出現,導致糧食的價格上漲。”
張居正亦是同意蘇文璋的意思,點頭說道:“蘇大人說得是,番薯和紅薯儘量選擇,那些不適宜種植小麥稻穀的地方種植,這一樣來便不會導致糧價浮動,按照這個方法來,不出五年,大唐便可以解決流民和糧食問題。”
謝東陽摸著鬍鬚,難得露出輕鬆的神色:“陛下已經下旨,三年之內農稅減半,這對於天下百姓來說是件好事,不過可就是讓蘇大人難堪了,畢竟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