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各方變數(第1/4 頁)
李兆此去西蜀三個月,便是因為西蜀最後一位大將軍,姜伯約駕鶴西去。
而就在姜伯約去世後不久,西蜀那位大宗師,皇甫守義也未能倖免。
一時間失去了姜維和皇甫守義,這等於是斷掉了西蜀最大的兩根支柱,如果不是金夏已經被覆滅,只怕是現在西蜀已經被金夏大軍壓境了。
李兆此時前往西蜀,無疑是讓天下人都議論紛紛,猜測大唐是否會對西蜀動手,畢竟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其實在李兆的佈局之中,西蜀雖然物產豐富,但與外界隔絕太深,若是需要付出太大的代價攻取,對於目前的大唐來說並非是好事,即便有意將西蜀吞併,也不會急於一時。
大遼內亂,金夏覆滅,吐蕃向來不問世事,西涼相隔太遠,眼下唯一能對西蜀產生威脅,自然便剩下大唐。
西蜀那位皇帝知道太子劉睿曾與李兆有些關係,便是很快退位,讓劉睿繼位皇帝,以此來緩和與大唐的關係。
然而李兆此行西蜀,其實並不是覬覦西蜀之地,純粹是為了參加天水姜伯約的葬禮。
西蜀最後的高光時刻都在這個老人的身上,在李兆看來,姜維比曾經的諸葛丞相活得還要累。
將一國之力扛在一人肩上,何其重擔,而這一扛,就是一輩子,到死都未曾放下來。
回憶起當初與姜維見面,那首廣陵散依然縈繞在耳畔
在李兆忙於應付西北亂局以及大唐內亂之時,姜維並沒有如吐蕃一般,趁機向大唐動兵,反而是在很多事情上給予了李兆許多幫助。
當然,姜維這番手段的目的也很簡單,無非是看中李兆此人,想要給西蜀留下一條退路。
不管怎麼說,這是一份情誼,李某人向來是講究來而不往非禮也,終歸是要還一些人情。
但就在李兆到達西蜀之後不久,一個震驚天下的訊息便是傳出。
劉睿宣稱,西蜀從此之後與大理一樣,成為大唐的藩屬國,年年歲歲上貢,以君臣之禮以待大唐天子。
幾國之中,若論硬骨頭,西蜀可以說是最硬的一個,沒人能猜到,西蜀竟然會做出如此決定。
就連李兆在此行之前也未曾預料到這樣的結果,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姜維最後佈局和安排
曾經的姜維想要以身入局,將李兆綁上西蜀這艘船,但怎奈李兆根本不上當。
再加上如今金夏覆滅,大遼內亂,六國鼎立的局面其實已經打破,姜維能預見,在不久之後,統一中原的不是大唐就是西涼,至於吐蕃,其實中原歷朝歷代,就沒有王朝能將其納入麾下,本就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留給西蜀的出路並不多,與其坐等被吞併,不如主動做出選擇,至少還能保留下劉姓的皇室,以及讓西蜀的百姓能免於戰亂之苦。
至此已經是姜維能替西蜀所謀劃的最好的一條退路,只是姜維也不敢肯定,李兆是否會接受西蜀的投誠,對於姜維來說,這一盤棋依然是賭局
李兆又如何不知道姜維所圖謀的是什麼,其實他大可以拒絕西蜀的投誠,反正遲早也能透過武力將西蜀吞併。
亦或是李兆選擇虛以委蛇,假意接受投誠,待大局已定之後再攻佔西蜀。
在大部分人看來,武陽王都會選擇第二種,一來穩住西蜀,二來避免西蜀與西涼牽扯到一起。
但就在不久之後,大唐皇帝發出了詔書,詔書的內容則是承認了西蜀獨立的藩屬國身份,除了西蜀不得掌控軍隊兵權之外,其餘一切皆可以自己管轄治理,其中包含了各種詳細的制度和法令。
若是後世的人看到詔書,絕對會無比熟悉,這不就是一國兩制的內容嗎?
這一紙詔書釋出之後,原本劉睿還擔心日後是否會被大唐吞併,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