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頁(第1/4 頁)
李世民還沒等來兒子康復的訊息,先等到前來報信的崔智賢。待李世民聽完崔智賢的匯報,向來在坊間安排人手的大叔們已經等在宮門外。有些人甚至是結伴前來,吳王突然出現在長安得商討一番。
怎麼回事大家心知肚明,雖然他們下套在先,但是否主動往套裡鑽都是人家自己的選擇。衝著這一點,也沒什麼對不起屬國新羅的。
知道今日的討論有點做戲成分,李靖拉不下面子義憤填膺,最好演戲的程咬金不在,這個時候長孫無忌主動接下重擔,&ldo;聖上,微臣主戰!若就此放過他們,今後誰人眼裡還有大唐。&rdo;
房玄齡撫須說道:&ldo;歷朝歷代高句麗都不消停,不若就讓這種紛亂在大唐手上結束吧。&rdo;
杜如晦:&ldo;歷史證明他們的百姓不會選擇統治者,不若讓我們來帶領他們重新生活。&rdo;
事實證明文官還是比武將不要臉,瞧瞧義正言辭甚至有些文藝範的三個人,朝堂上看去像文官請戰武將畏站一樣。李靖輕哼一聲,&ldo;已經開打了,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只是他們必然是以搶回發明成果為主,到底該怎樣還得聖上下旨。&rdo;
瞧人家話說得,既誇獎武將們勇猛又說出對聖上的尊重,李世民十分樂意聽這樣的話,他出言道:&ldo;朕發明旨,將此事通報整個大唐與鄰國,朕幫他們結束三國之戰。&rdo;
這個更不要臉,這種方式幫人家,也不問問人家是否願意。
李世民連發兩道聖旨,一份是給李績的,主要走明面看起來像是朝廷得知突發事件的回覆,還有一份自然到處宣傳所用。下一步該適當增兵或者送物資,大軍走時已經帶去很多東西,大家想想還是再送去些藥物和醫者。
盧薈已經給李恪等人診治完畢,大佬們開會的時候她正被太醫們拉住討論治療用方,剛巧碰上內侍來宣旨。作為王珏的弟子,盧薈知道很多對外政策,這會兒聽說要全面開戰並未驚訝。知道聖上已經回書房,盧薈隨內侍過去準備稟報給李恪的診治情況。
此時的李總正在書房內轉圈圈,他激動得面色漲紅自言自語似精神病人一般,聽內侍在外稟報才收斂起來坐回主位。盧薈與自小在王珏身邊長大的武照不同,她比較守規矩也比較有敬畏之心,獨自面聖對她來說很緊張。
嘿,終於在百家派裡發現一個正常人了。李世民心裡開懷面上不顯,他作慈父狀說道:&ldo;哎,恪兒自生下來便多災多難,他小的時候我都不敢親近,就怕孩子養不住再沒了。早知道如此就不派他出去了,弄得差點丟掉性命,如今便是回家來也不著安靜啊!你別瞞我,他的身體可有什麼問題?&rdo;
盧薈趕緊回答:&ldo;吳王的身體無事,吃幾服藥調理一下就可恢復健康。&rdo;
李世民開懷道:&ldo;那就好那就好!朕欲多派幾個太醫去給將士們治療,若因為自家孩子耽誤醫治將士們,朕心裡難安啊。聽說你學習的百家派醫術很是了得,之前王縣公傳授過軍醫關於治療外傷的一些手段,不若在太醫們出行前你給指導一番?&rdo;
&ldo;承蒙聖上看重,我等醫者自然願意為將士們效勞,待糙民回去稟報老師,此次亦跟隨太醫們去戰場。&rdo;盧薈還記得入門時老師說過的那些話,醫者不是隻有醫術那麼簡單。看到李世民怕兒子生病耽誤派遣太醫的樣子,作為大唐子民,盧薈內心感動自豪並有著豪邁之心。
李世民樂壞了,沒想到百家派除各種奇葩外還有如此純善的孩子。雖說盧薈貌醜,但這個心靈美實在太讓人心生好感,李總內心一算暗道可惜,跟三兒子年齡上差距有些大,不然這個緣分也可以成就一份姻緣了。
&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