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5 頁)
寫過的字條,有些雜亂,不像盧植平時的作風。
呂布心中好奇,上前拿起其中的一張,這一看,發現上書:“舉世渾濁難行步,粉身碎骨留正氣。”
至於其他紙上基本也是一些表明對漢朝忠心的意思。
“奉先啊,為師今日本想寫上幾句,不想這筆在手中,心中卻無,到此時卻也寫不下一個完整的‘正’字,是否可笑?”
此時盧植卻是在寫一個‘正’字,可是卻遲遲不能完筆。
呂布聞言,聽出盧植心中的苦悶,問道:“恩師,為何只寫了四筆?”
盧植道:“恐不能得‘正’。”
“恩師,弟子認為心正則筆正,何有困惑?”呂布倒是大言不慚的教訓起來。
盧植一愣,卻是笑道:“奉先果妙人也。”
“某自今日早朝面見聖上,希望天子能夠秉正仁德,仔細調查,對所謂的黨人能夠緩而處之。不想那張讓在旁挑撥,天子一時糊塗,居然說我依仗身份,干預朝廷,妄圖動搖國之根本。奉先啊,為師心中有恨啊。”
呂布勸慰道:“天子不聰至此,恩師千萬不要因此虧了身子。”
盧植苦笑道:“你以為為師有恨,是因為自己被陛下誤會嗎?不是的,為師恨的是自己。為師恨自己當初教導陛下的只有群書漫籍,以為只要他能夠學識淵博自然能明事理辯是非。可是我忘了他是天子,他的身份長久以來讓他聽不到真話,看不到真相,而我,這個被人稱為帝師的盧植也沒有好好的去規勸他,惜身而不為,我盧植愧為人臣,愧對大漢歷代天子。”
忠臣啊……
只是這樣的盧植,這樣的忠臣卻不是呂布所希望看到的,對呂布來說,這只不過是愚忠。
漢靈帝聽信宦官,重用外戚,朝堂上下渾濁不堪,邊關內外動盪不安,民心不穩,天災不斷,只不是一個兩個像盧植這樣正直的人能夠改變的,他們所能做的只是延緩大漢的覆滅。
呂布很明白這點,加上他對這個大漢根本沒有什麼皇權的畏懼,他心中有的只是他的家人,他的朋友,他要做的也只是保護所有他珍視的一切。而那所謂的天子決不在他的列表中。
但是盧植不同,相比較王越這樣的人,盧植更像一個慈父,更接近在另一個時空的父親的角色。
呂布敬他,愛他,崇拜他,看著自責不已的盧植,忍不住把心中所想說了出來。
盧植大怒,氣憤的他居然狠狠的扇了呂布一個耳光,大聲斥責道:“你怎麼能有如此大膽的想法,簡直就是無君無父。”
呂布倒也豁了出去,回道:“聖人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然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如今賊人橫行,民不聊生,這難道不是天子的錯嗎?”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豈能隨意更改,到時時局動盪,災禍不是更加深重嗎?”
見愛徒還要狡辯,惟恐其說出什麼大逆不道之言,為他人所竊,盧植急忙厲聲道:“你若還認我這個師傅,今後就不要再提起這樣的話,連這個念頭也不準再起,否則你我師徒情分就此為止。”
呂布大急,忙跪下道:“恩師對呂布有再造之恩,無任如何弟子也不敢忤逆師傅,還請師傅原諒弟子剛才的胡言亂語,弟子以後決不再提。”
說完,呂布連連叩頭,力道之重,額頭瞬間已然見血。
盧植也是流露真情,扶起呂布,輕聲道:“是為師的錯,是為師的錯,你快起來。奉先啊,透過這段時間的瞭解,師傅豈能不知道你,你至孝至義,實在難得,可你也定要切記,這洛陽城現在猶如牢獄,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