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有個茶村(第2/3 頁)
山路慢慢跑。
路不是那種泥土和碎石組成的土路,而是寬闊平整的柏油路。往來行駛的車輛很少,間或才有一輛駛過。隨著地勢漸高,山間的樹木越來越茂盛,路兩旁探出來的枝葉漸漸交疊在一起,落下斑駁的光影。抬頭看,路的盡頭,山林之間,有屋角隱隱若現。
也不知道跑了了多久,頭頂交匯的枝葉漸漸散開,道寬了起來,出現了分岔路,一條向下蜿蜒而去,一條向上盤旋而升。宋年抬頭看了看落在遠方山頭的太陽,深呼吸,繼續向上。
前頭,一個公交車站牌上,寫著下一站的名字:茶村。
茶村落在仙亭山山間,俯瞰一片茶田,一眼望不到邊。村裡的房子錯落有致,風格統一,但總有特別顯眼的。
土地廟就是其中一個。
宋年以前爬山也見過土地廟,大都就是置於樹下或者路旁,用簡單的石塊壘起來一個方間,裡面供奉著土地神。茶村村口這個土地廟則不一樣,需拾級而上;廟宇也更高大精緻,琉璃瓦做的屋頂,飛簷翹角,一看就是精心修繕過的。正中間的匾額上書著土地廟三字,門上還貼了副對聯:“敬天地春前有雨,謝神靈秋後無霜”,橫批:“風調雨順”。
宋年停下腳步,在門口拜了拜。這是家裡老人的規矩,外婆在世的時候常說,路過寺廟都要拜一拜神佛,不管有沒有所求,都要表示下敬意,這是禮貌。
,!
夕陽西下,村子裡安靜又祥和。
宋年漫步,走過一大片相連的房屋,看到另一座惹眼的院落。
墨色瓦片做的屋頂,灰黃色泥土的牆壁,透明玻璃搭的窗臺從二樓探出來,像是帶著斗笠的女娃娃,用晶亮的眼在青山白雲間眺望。再走近些,石塊堆砌成的外牆,牆上溫婉的字型寫著:“覽山居”。
宋年是以前是學設計的,對美好的東西是忍不住駐足欣賞。她發現門敞開著,合著的半邊門上掛了個木牌子,上書:“今日有房”。
原來是個民宿。
宋年踏步而入。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個園子,一半是花圃,一半是菜地,花圃裡的花像是主人隨心扔進去的種子,開得自由散漫;菜地卻是精心打理過。青石板的小路一直往右延伸到庭院,院中有一棵圓胖的樹,足有兩三層高,葉子在風中搖曳,沙沙作響。樹下有張石桌,石桌上有個青花瓷的茶壺,旁邊圍著四把竹藤椅。
這是個三合的院落,共有兩層。一樓東邊的屋子,外牆上掛著幾頂斗笠,地上放著揹簍筐,還有兩個大大的竹篾,曬著綠色的葉子。二樓西邊是個觀景露臺,並沒有頂,敞亮亮面向群山。群山間夕陽漸落,周邊的雲彩被染成一片橘紅。
宋年的心上莫名湧來一股暖意。
東屋裡走出來一位圍著碎花圍裙的阿婆,看見她打量了兩眼,問:“小姑娘,來住宿啊?”
說著也不等宋年回覆,朝裡屋喊道:“卉,來客人啦。”
宋年連忙擺手:“阿婆,我是路過的,你們家的房子真好看。”
很快,正屋出來一位氣質優雅的女士,五十出頭的年紀,穿著素色漢服,淡綠色的斜襟上衣和白色長褲,看著都是亞麻的面料,簡約乾淨。
看到宋年,她問了句:“你來住宿的?”
宋年解釋她只是被房子的設計吸引進來的。
陸卉笑:“原來是這樣。要不要帶你參觀參觀?”
“可以嗎?”
“當然,上門都是客人。”
陸卉帶著宋年去了二樓,現在不是旺季,還有兩間房空著。房間如宋年所想,都帶著獨立的露臺,大大的落地窗,窗外便是山野的綠和浩淼的天;整體的裝修細節都帶著些禪意。這層的公共區域還有一個休閒的茶廊,茶廊裡擺放著一方極大的木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