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皇帝都保不住,我說的(第1/2 頁)
“那根據你倆的意思,倭國襲殺我們這十二個漁村是個誤會了?我們的十二個漁村的一萬多百姓就這麼白死了?倭國無故屠殺我大唐子民還是本王的錯了?”聽著趙匡凝和馬殷倆人的話,我知道從他們的角度來看是沒有問題的,但我就是越聽越鬼火。
“卑職絕無此意!”
“卑職絕無此意!”趙匡凝和馬殷看我怒髮衝冠的表情,馬上就意識到自己失言了,倆人嚇的從椅子上彈起,連忙跪下否認。
其實對於趙匡凝和馬殷倆人會有這樣的想法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從白江口一戰大唐水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壓倒性優勢將兵力、船艦皆數倍於己的日本水軍打得大敗,堪稱一次以少勝多的經典水戰。此戰是中日兩國作為國家實體進行的第一次交戰,也是東北亞地區已知較早的一次具有國際性的戰役,基本上奠定了此後一千餘年間東北亞地區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格局。
白江口一戰後,大唐作為戰勝者,秉承著得饒人處且饒人的理念,肯定不會幹痛打落水狗的事情,而且當時大唐的戰略重心和戰爭重心並不在海上,加上天智天皇審時度勢的恢復與強盛的大唐帝國的國交,又不斷派出十九批遣唐使向太宗皇帝朝貢和向大唐學習,這就讓大唐更沒有理由攻打日本。
不過話說回來,其中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因素讓日本能苟延殘喘到後世,那就是自太宗皇帝起,大唐一直沉浸在天朝上國的夢幻泡影中,上自太宗以後的各位皇帝、中到更換的無數朝廷重臣、下到萬千的黎民百姓,大家都沒有把日本當做一回事,大家從心底裡都看不起日本這一彈丸且貧瘠的小國,大家都覺得和日本置氣是一件十分掉價的行為。
“你們呢,怎麼看這件事?”我直接無視跪在地上的倆人,而是將目光轉向荀彧等人。
“主公,趙大人和馬大人所言並非全無道理,當下我們的確沒有證據能證明屠殺百姓之事是倭國乾的。然,無論是何人亦或是何人指使倭國所為,我們都應該防範於未然,並竭力尋找充足之證據以昭告天下。”荀彧看到我怒火中燒的模樣,不得不硬著頭皮出來緩和氣氛。
“主公,是檢校府行事不力,沒有提前察覺而讓萬餘百姓慘遭屠戮且沒有找到任何蛛絲馬跡,卑職作為檢校府總指揮使,甘願受罰。”郭嘉也只能硬著頭皮說。
“主公,這件事情其實很簡單,北方的朱溫對主公早就恨之入骨了,難保朱溫不會想從海上發動奇襲,但朱溫斷然不會做出屠殺百姓,自毀根基的這等蠢事,就算要殺,那也是打敗我們之後的事情;至於再北邊的李克用,他目前沒有理由和實力與主公徹底撕破臉皮,畢竟李克用還要依仗主公牽制朱溫,加之北方人不善水戰,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那麼只有來自於海上的倭國有最大的可能了。”賈詡看荀彧和郭嘉說的差不多了,他就開始分析事件了。
“我問你們,你們對倭國朝廷瞭解多少、你們對倭國部曲瞭解多少、你們對倭國百姓瞭解多少?”我沒有回應他們的發言,而是接著詢問眾人。
沉···默···
“我告訴你們,倭國是一個典型的守小禮而缺大德的國家,倭國雖然從我們大唐學去了許多律令制度、文化藝術、科學技術以及風俗習慣等等,但是,倭國並沒有學懂、弄通、理解學去的這些東西,而是將這些東西和他們倭國自身的文化、神話、風俗等等進行糅合,最後糅合出一個符合他們倭國現狀、有利於倭國天皇統治、有助於倭國發展的四不像的律令制度、文化藝術、科學技術和風俗習慣。
況且倭國本身就是一個四面臨海、國土狹小、災害頻繁的國家,倭國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倭國人自卑的性格,而自卑造就了倭國人其不惜無視道義的也要自大,養成了倭國人找茬生事,殺人放火,不容別人的性格。在倭國的傳統認知